华米科技为何发布可穿戴领域首个人工智能核心 苹果的Siri利用AI算法完成用户语音识别和语义理解,然后从大数据中寻找答案。
近日,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华米科技正式推出可穿戴领域首款人工智能芯片黄山一号,让AI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事实上,打造一颗芯片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
黄山一号于2019年开始研发,今年成功流片。
当然,华米科技自主研发芯片后,将把未来可穿戴设备芯片的议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降低成本。
这可能是对品牌最重要的影响。
黄山一号集成了Heart ID、ECG、ECG Pro、Arrythmia四大核心人工智能引擎。
可见,这款芯片将主打健康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健康监测功能。
从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1S和黄山一号芯片,我们可以看出华米科技确实想为用户的健康带来更多帮助。
如果说新款手环是从硬件角度入手的话,那么黄山1号无疑是从AI技术入手。
力争使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提供房颤、心律不齐等实时预警。
这就是黄山一号的设计目的。
要实现长时间监控甚至全天候监控,人工智能芯片往往会面临功耗问题,因为在处理内容时,需要将数据上传到云端,然后再进行处理。
返回数据,依靠基带提供网络,功耗也较高。
黄山一号将AI神经网络集成到芯片中,支持AI任务的本地化处理。
不仅实现了更快的计算速度,还有效降低了功耗。
这将使未来使用该芯片的智能点刺设备能够面对长期的监控任务而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
目前市场上的人工智能芯片品牌很多,但主要依靠本地计算而不是云端的芯片却很少见。
此外,它们的功能普遍有限,这也让华米科技的黄山一号芯片占据了优势。
。
从用户健康痛点出发,推出完整的基于AI的解决方案,华米科技的黄山一号赋予了智能穿戴设备非常广阔的未来,我们不妨期待它未来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