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再次陷入困境,各大巨头瞄准企业市场。
去年是VR元年。
虚拟现实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日新月异。
然后是 AR,它使增强现实变得身临其境。
然后是 MR 混合现实。
新概念相继提出,一次又一次刷新我们的认识。
众所周知,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
新领域的大门打开,机遇与挑战并存。
智能眼镜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随着近期谷歌和联想的大动作,智能眼镜的发展进入了更深层次,巨头竞争再次开始。
巨头纷纷涌入企??业市场。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被认为是消费电子发展的下一波浪潮,而AR可能比VR更有发展前景。
但随着“VR已死”的说法,AR的浪潮也被压制了,这个领域似乎又回到了平静的时代。
智能眼镜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
早在两年前,当谷歌智能眼镜Google Glass项目叫停时,消费者大众就已经对它熟悉了。
然而Google Glass的惨败让我们感受到了智能眼镜的发展坎坷,也让我们感觉到谷歌不会再继续智能眼镜项目了。
不过,谷歌这次卷土重来,改变了产品目标,将市场聚焦于企业。
7月18日,沉寂两年后,谷歌发布了第二代智能眼镜Google Glass,命名为谷歌眼镜企业版(EE),这是一款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智能眼镜。
谷歌对这款眼镜的介绍可以让我们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Google Glass EE 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高了产品佩戴的舒适度。
该产品还包括更新的相机模块,将分辨率从 10,000 像素提高到 10,000 像素,提高 Wi-Fi 速度并提高视频录制性能。
与原始版本一样,Google Glass EE 保留了小型透视显示屏和内置摄像头。
总体来说,是对原有产品的改进。
不过,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那就是 Google Glass EE 模块与集成框架完全分离,可以与各种现有眼镜配合使用,这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公司的不同要求。
仿佛是为了推动智能眼镜再掀一波热潮,不久前联想还在联想集团Tech World大会上展示了一款智能眼镜——daystAR Morningstar。
这是联想自主研发的一款一体式混合现实智能眼镜。
它采用一体化设计,支持近视用户。
daystAR晨星共拥有86项发明专利。
与Google Glass EE一样,联想daystAR Morningstar也瞄准了企业用户市场。
在产品发布会的同时,联想还推出了daystAR云平台以及针对工业、医疗等AR行业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企业工作生产力,推动行业产品创新。
。
联想并不是唯一涉足MR领域的企业。
微软HoloLens智能眼镜是较早的MR产品。
今年年初,微软在Windows 10预览版发布会上推出了HoloLens智能眼镜。
在半个月前苏州大数据应用孵化基地主办的“微软HoloLens MR混合现实体验大会”上,不少人体验了微软的一项“黑科技”。
HoloLens MR智能眼镜是集成了CPU、GPU和全息处理器(HPU)的独立智能眼镜。
它们不需要绑定到主机。
它们让用户通过画面效果和声音,在家中进入完全虚拟的世界和益州式的环境。
为承运人提供全息体验。
体验会上,HoloLens眼镜的Bloom手势和Air Tap手势成为亮点,引起了体验者的浓厚兴趣。
不过,HoloLens MR智能眼镜也是一款支持企业级用户的产品。
事实上,微软HoloLens技术在医学、建筑等传统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近日,微软官方发布公告:微软正在为HoloLens开发一款新的AI芯片,并将为第二代产品配备全新的第二代HPU。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智能眼镜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国外,同样选择企业市场的谷歌眼镜和微软HoloLens之间的竞争再次加剧;在国内,联想daystAR晨星的推出让人瞩目,与迪士尼《Star Wars》合作的首部作品也充满了新鲜感,但如此看来,daystAR的娱乐产品性质显然大于工作工具。
“娱乐玩具”成为“实用工具”成为新一代电子消费的趋势。
人们对VR/AR的印象一直是一种增加娱乐性的技术,而智能眼镜则被视为一种为消费者带来新奇体验的技术。
玩具。
今年年初,日本推出了一部关于AR应用的动漫电影《SAO:Ordinal Scale》,充分展示了AR的玩法。
但玩具毕竟是玩具,你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如何让智能眼镜像现代手机一样成为必备产品,是厂商应该考虑的。
把“玩具”变成“工具”,智能眼镜的发展被引向康庄大道,企业级战略成为智能眼镜成功的关键一环。
你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行业的生产力。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如果智能眼镜能够成为提升生产力的工具,企业肯定会乐意购买和使用。
Google Glass EE已应用于医疗机构、制造商、物流等领域;近日,武汉协和医院利用微软HoloLens进行了全球首例混合现实技术引导手术,利用HoloLens进行手术计划和术前讨论。
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还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是提供有特色的智能眼镜产品。
面对企业级市场,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要求。
Google Glass EE通过企业共同制定产品方案,定制化生产并专注于企业自身产品,实现产品利用率最大化。
在消费市场,就像谷歌的第一代产品一样,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人们抱怨它们“好用但没用”。
三是促进领域协调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医疗机构中使用时,智能眼镜可以让医生更方便地研究一个成功的手术病例。
不仅如此,智能眼镜的使用还可以推动万物互联应用的发展,促进各行业的跨领域合作与进步。
第四,是社会的认可。
谷歌眼镜当时很受欢迎,但没过多久,公众就以“窥视隐私”为由抵制它。
谷歌也在舆论压力下停止了所有谷歌眼镜的生产。
但在工作环境中,隐私侵犯的问题会小很多,因此瞄准企业级市场将避免此类纠纷,并获得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智能眼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何将产品应用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厂商最需要做的。
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比如环保、道路导航、公安侦查等等。
当然,智能时代才刚刚开始,各种智能产品的发展也在探索之中。
智能眼镜在探索企业级市场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应寻求多方位的发展。
未来,智能眼镜厂商必须将个人与企业、娱乐与工作产品分开,推动智能时代的全面发展。
《在前线》创始人兼执行主编老梁认为,智能眼镜一直命运多舛。
找到商业市场的用武之地,标志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智能眼镜进入商用市场的门槛非常高,不是随便一个家庭就能进入的。
同时,老梁还指出,前几年,市场刚刚兴起时,初创企业和巨头都大力投资,但消费领域的衰退让很多行业参与者变成了炮灰。
此前不起眼的商业领域,如今已成为智能眼镜的深水区。
表面上令人惊讶,但实际上这是人工智能和VR/AR/MR技术全面成熟的结果。
在这个市场上,巨头的生存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