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的风潮褪去后,另一种类型的硬件开始争夺话题的焦点。
它们是软件公司推出的硬件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包括智能硬件,还包括许多非智能硬件设备甚至一些传统产品。
比如我们一提到它,就不再是手机卫士、电脑卫士,而是儿童手表、行车记录仪、手机,甚至最近还与音响器材品牌HIFIMAN成立合资公司,开发消费类音响产品。
同样,暴风视频在今年CJ上展示的暴风魔镜也抢尽了风头,测试者排队等候。
现在说到iReader,它不再只是掌阅的阅读APP,因为掌阅发布的EINK电纸书就叫这个名字。
我曾经听软件大亨说过,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就是一切。
如今,软件行业的知名企业已经开始跨界硬件制造。
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不同的公司对于硬件产品的做法有所不同。
有的是跨界生产更多的产品,有的是为自己的软件产品提供配套产品。
但总的来说,可以总结出几个常见的原因。
1.生态环境建设。
以BAT这3家公司为例。
如果你在电脑上安装任意一家BAT公司的所有产品,你会发现除了操作系统之外,产品几乎涵盖了电脑的方方面面,满足了大部分日常需求。
这是A的使用环境。
那么如果我离开电脑,我是否可以让一个品牌接管我的个人生活,甚至我的整个家庭?在家电领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海尔、方太、格力等,都在不断地占领着卧室、客厅、厨房,甚至整个房间。
IT领域也有类似情况的先例。
例如,小米不仅是手机,还包括手环、电视、净化器等智能硬件,以及插线板等非智能硬件,甚至还有家装业务。
可以说,每一个硬件产品都在生活中抢占一席之地。
当IT公司推出硬件产品时,他们正在发起一场圈地运动。
他们正在与其他竞争对手和传统制造商短兵相接,就像围棋一样。
最终,比赛就是看谁能占据更大的面积,谁能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2 占领入口。
或许对于一些IT企业来说,这样的赤裸裸的圈地运动虽然热闹,但带来的好处却未必直观可见。
但如果占据的产品线有各种增值服务,并且能够持续产生效益,那么效益就足够直接了。
硬件产品之间的连接是环境,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之间的连接是入口。
以开头提到的IT厂商为例:为什么要做耳机?因为耳机可以与手机配对;为什么要做手机?因为手机是各种手机产品的大本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手机产品呢?因为这是移动互联网和很多增值服务的入口。
同样对“抢占入口”感兴趣的还有暴风视频。
作为最近火爆的“妖股”,暴风视频的冯鑫对股票的关注并不一定比自己在CJ展示的硬件产品还要多。
冯鑫对VR领域做出了六点预测,大致如下: VR领域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出现拐点。
他的依据是,当单款游戏达到30万月活跃用户时,主流产品就能获得1万以上的流水,产生30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将标志着一个拐点。
目前,魔镜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0万。
b.在接下来的 18 个月内,将会出现两到三款热门游戏。
C。
传统游戏厂商、传统视频公司未来依然能够做出好产品。
d.支持输入设备将成为竞争点之一,如体感设备、速度传感器、定位跟踪等。
移动VR游戏将成为主流。
F。
游戏中的虚拟生活和模拟社交游戏将是未来VR领域最流行的游戏。
看来,冯鑫已经准备好提前18个月布局,抢占VR游戏的入口。
3、提升体验。
有些公司做硬件,也许是因为“我受不了了”。
同样的电子书,在Kindle上阅读和在手机上阅读,不仅格式不同,阅读体验也会完全不同。
在抛弃传统纸质书的时代,亚马逊表示“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在手机上阅读的行为”。
最终,拥有更好阅读体验的Kindle获得了巨大成功。
同样,今年掌阅也做出了同样的论调,于是近期推出了一款名为iReader的EINK电纸书。
电子纸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除了Kindle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书取得过成功。
即使是国内专注电子书产品的汉王最终也失败了。
因为电子书改变的不是产品,而是阅读。
首先,要有足够规模的图书馆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用更好的产品提升阅读体验才是正确的竞争之道,而不是发布强大的阅读器,让用户自行搜索盗版。
因此,无论是Kindle还是iReader,对用户的价值在于提升体验。
只有提升阅读体验,才能吸引更多挑剔的用户。
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过。
移动互联网入口很早就用专机打通了,但结果也迷失在“体验”中。
现在新手机、新操作系统已经蓄势待发,这次我们要认真玩了。
4.进入新领域。
对于暴风、暴风这样的企业来说,使用硬件产品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借助硬件进入新的领域,让自己尽早“走出去”。
想象一下,如果你身处夕阳产业,或者说是一个几乎没有增长空间的市场,你如何转型并持续发展壮大?通过硬件产品进入新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特别是如果硬件产品能够在新旧市场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冯鑫此前预测,“传统游戏厂商、传统视频公司未来依然能够做出好产品。
”作为一家“传统视频公司”,如果暴风镜做得好,暴风视频岂不是最先获得VR游戏的门票和用户?同样,对于那些一直在PC领域深耕但尚未成功进入移动终端的人来说,智能手机和各种智能硬件是必然的出路,而支撑这些产品的传统硬件也是盈利的新方向。
结论:危机感是核心。
无论以上哪个原因造成,最终都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软件公司决心做硬件。
事实上,综合来看,任何一家企业做出这样的举动,都不是由一个原因促使的,而是至少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原因。
与可以艰苦奋斗数百年的传统行业相比,IT行业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可能。
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可能让很多企业走进棺材,哪怕是原来行业的企业。
已经很好了。
因此,很多企业都笼罩在危机感之中,总是在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这或许就是他们努力开拓硬件产品市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