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看来距离过年只有几天了。
作为一名技术编辑,我不能说经历过智能工业,但作为智能工业的见证者,还是没有问题的。
科技行业就像一场时装秀。
每个公司都是一个服装设计品牌。
他们一年难免要办几场秀,以提高自有品牌的知名度。
往年,这场时装秀最大的看点是手机,但今年,智能手表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另一个目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于放缓,物联网这个新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物联网领域,最实现的智能手表也从概念走向了现实。
经过一年的阵痛,智能手表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
在众多的智能手表中,Ticwatch、Moto二代和华为Watch作为国产智能手表,无论在国内外市场都非常抢眼。
马上就要过年了,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这三款智能手表。
评测一下这款智能手表,看看谁才是真正的中国表王。
解说:之所以选择这三款手表参加本次恒鹏评测,一方面是这三款手表是行业标杆产品,另一方面这三款有着很多相似的特点,而且作为国产品牌(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后成为国产品牌,别抱怨),这三款手表关注度很高。
外观 其实,外观一直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在手表行业,外观设计远比其他方面重要。
这与现在的手机行业完全不同。
或许如果苹果把外观改成极其丑陋的外观,你还是会继续购买iOS版的iPhone,但如果智能手表改成极其丑陋的外观,哈哈,参考Apple Watch。
Ticwatch、Moto二代、华为Watch均采用了业界认可度较高的圆形表盘设计。
“圆”代表完美、低调、圆润,而方形则更多的是对女性的好处,比如卡地亚、浪琴的经典腕表。
因此,Ticwatch、Moto 2、华为Watch等均采用圆形表盘设计的产品更容易被大众消费者接受。
当然,细节决定成败。
一个小小的改变,就会给腕表的风格带来很大的改变。
接下来小编就来一一点评。
Ticwatch首先是Ticwatch。
Ticwatch的圆形表盘设计相对保守。
我的意思是它不追求所谓的“视觉可扩展性”。
Ticwatch 在屏幕周围采用了非常窄的边框,将整个屏幕框起来。
因此,Ticwatch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款经典手表。
优点是Ticwatch能够被大众甚至传统手表用户接受,但缺点是边框和盘体不同的材质处理会有一定的违和感。
Moto 2代 Moto 2代与它完全不同。
虽然都采用了无边框表盘设计,但Moto 2代显然更加标新立异。
屏幕的三段边框直接过渡到中框,因此Moto 2代具有其他两款机型所没有的视觉延展性,简单来说就是看起来更加雄伟。
缺点,呃,大黑边,你知道的!虽然华为Watch也采用圆形表盘,但华为Watch对于表盘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首先,华为Watch强调低调奢华,风格更偏商务。
为了让手表不那么显眼,华为Watch的屏幕周围增加了边框。
因此,从风格上来说,华为Watch相对于其他两款来说更加低调、传统。
是的,它比 Tic 更传统。
这也是大家对华为Watch如此关注的原因。
当然,它也有缺点。
首先,边框的加入让表盘变得更小,看起来不那么隆重(当然其他人不遵循这种风格)。
其次,所有这些凹陷的地方都是灰尘积聚的地方。
灾区。
另外,由于华为Watch的ppi较高,因此华为Watch的屏幕显示效果也优于其他两款。
不过,就小编而言,Moto 2的表盘设计可能更让小编这样的年轻人喜欢。
它既活泼又酷。
虽然黑边是一大缺陷,但和我之前评测时的情况还是一样。
正如前面所说,缺陷之美也是一种美。
三款手表的表圈处理不同,中框材质处理也不同。
说完正面,我们来对比一下中框。
对于手表来说,中框就是手表的主体。
设计得当的中框可以很好的衬托表盘,同时升华整个手表产品的风格。
中框方面,Moto 2代和华为Watch均采用金属拉丝处理。
虽然两者的中框处理相同,但由于两者的中框颜色不同,同样的处理产生的视觉效果完全不同。
不同的是,银色的拉丝颜色更加抢眼,在灯光的照射下会出现淡淡的花纹,看起来非常有档次。
黑色拉丝的外观更加低调。
(当然,这两款手表材质不同,小编只是说评测机)。
Ticwatch采用磨砂处理,不仅耐脏,视觉效果也大大提升。
关于Ticwatch的表冠和后盖,三款手表的设计基本相同。
它们都是为中心速率监控而设计的。
没什么可说的,对手感影响不大。
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一下三款手表的表冠设计。
有趣的是,三款腕表均采用单表冠设计。
其中,Ticwatch的表冠设计在边框左侧中央,采用低表冠设计,键程短,手感好,反馈也比较好。
明显的。
Moto 2 代的皇冠。
Moto 2代在表冠的设计上更加用心。
首先,表冠周围有丰富的金色包边,表冠上还有摩托罗拉的标志,看起来非常精致。
而且手感方面,摩托二代皇冠手感非常好,键程长,反馈明显。
华为Watch的表冠 在表冠设计方面,华为Watch的表现并不是很好。
好看不好看我就不评论了。
华为Watch表冠设计的一个缺点是手感太软,反馈也不是很明显。
“图钉”表冠设计也使得表冠使用起来不太“稳定”。
不过,由于安卓智能手表平时使用表冠的频率比Apple Watch少很多,所以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小编还是希望华为Watch能够对表冠有更合适的设计。
三款手表的表带。
最后,我们来谈谈表带。
由于成本限制,三款腕表的表带都有着不同的体验。
其中Ticwatch的价格比较低,表带的成本也不是很高,所以与同样采用皮质表带的Moto 2相比,Ticwatch的皮质表盘感觉略逊于Moto 2。
钢带的华为手表佩戴起来也很舒服,最重要的是不夹头发。
不过聊了半天,小编并没有打算将表带加入到对比选项中,因为三者都可以自由更换表带。
如果你不喜欢,就从 TB 买一个吧。
总结:其实说到手表,真正可以比较的选择并不多。
毕竟智能手表设计厂商还是要走传统的方向,所以三款手表的外观设计其实都差不多。
您可以分辨出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差。
,这里小编认为Moto II更大胆、更精致的设计会更招人喜爱。
毕竟现在玩智能穿戴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Moto II大胆创新的设计显然更适合年轻人。
人类的食欲。
系统方面,Ticwatch采用基于Android定制的Ticwear操作系统,而第二代Moto和华为Watch均采用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操作系统。
正如我之前所说:这三款手表其实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为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的语音功能是由生产Ticwatch的公司出门问问提供的,而出门问问团队也参与了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的调试。
安卓穿戴。
Ticwear操作系统 系统方面,Ticwatch搭载的Ticwear操作系统采用了全新的系统逻辑设计。
界面布局和操作更贴近中国本土用户,普通消费者也能快速上手。
Moto 2代和华为Watch使用的中国定制版Android Wear系统界面偏向原生AW系统风格。
无论是操作还是界面都有谷歌原生的味道。
比如系统自带的图标都是Material做的。
设计设计风格。
从中文版Android Wear操作系统界面的易用性来看,小编绝对推荐Ticwear,因为作为国产定制手表系统,Ticwear更完善(相对于中文使用),可定制性更强。
更好的是,它非常容易使用。
但就系统界面风格而言,我更喜欢Android Wear的界面风格。
与Ticwear相比,Android Wear中Material Design设计的系统图标更加精致、美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华为Watch自带的表盘确实为手表增色不少。
总结:虽然我生活在一个很看重面子的世界,但小编还是觉得Ticwear比原生定制版Android Wear好很多。
原生风格确实很美,但是没有本地定制,就像当年MIUI和Android原生的关系一样。
有时候我要浪费很长时间才能把手表关掉,真是麻烦。
当然,最重要的是Ticwear更新系统非常频繁。
真的很像当年的MIUI。
用户想要的一切都可以快速添加,比如大家一直要求的省电模式。
功能作为一款智能产品,系统生态的扩展支持是提高其实用性和可玩性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目前手机系统份额第一大和第二大的Android和iOS,就因为非常强大的系统生态而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这条规则也在手表上得到了尝试。
其中,使用Ticwear的Ticwatch、华为Watch和使用Android Wear的Moto 2有着完全不同的功能体验。
对于智能手表来说,系统功能分为系统功能和扩展功能。
系统功能是手表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扩展功能是手表通过安装第三方App可以实现的功能。
在系统功能方面,三款手表的系统功能也基本相同。
基本上都是关于运动、健康和声音的,所以经验上差距并不大。
不过,这里我想说,华为Watch应该更加注重运动功能的定制。
语音方面,由于三款手表所使用的语音均为出门问问定制的语音系统,因此三者的语音功能是相同的。
Ticwear移动应用中文版Android Wear移动应用接下来我们来对比一下扩展性。
Ticwear是钟表行业的老牌系统。
在Ticwatch之前,Ticwear帮助很多Moto一代用户避免了翻墙和英文语音。
因此,在生态建设方面,Ticwear 起步也比较早。
由于它是基于Android而非Android Wear定制,因此AW自带的应用程序无法安装在Ticwear中。
幸运的是,官方对手表生态的重视,所以到目前为止,Ticwear 生态中的应用程序数量已经非常可观。
当然,微信这个重要的App,只有开启比较耗电的AW模式才能使用。
Ticwear拥有非常丰富的第三方应用支持。
对于使用Android Wear的Moto 2代和华为Watch来说,因为它们使用的是中国定制版的Android Wear,虽然国际版的Android Wear生态非常完整,但由于大部分在中国是无法使用的,所以中国定制版的Android Wear在生态方面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例如,在最早的版本中,由于系统界面的不同,AW的中文版甚至无法在手机上同步微信和推送通知。
虽然在最新的几个版本中,甚至无法在手机上同步微信和推送通知。
在这个版本中,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是目前中国版的Android Wear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没有应用商店,所以中国版的Android Wear和Ticwear在扩展性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总结:作为较早拓展手表市场的操作系统之一,Ticwear 较早注意到市场,也构建了自己的手表生态。
因此,虽然三款手表在系统功能上几乎旗鼓相当,但在扩展性方面,Ticwatch 却没有那么出色。
毫无疑问,它比其他两者都要好,但是不用担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厂加入中国Android Wear阵营,未来中国版Android Wear会越来越好。
续航对于所有智能穿戴爱好者,尤其是智能手表爱好者来说,续航应该是他们最大的痛点,所以将续航加入到这个评测项目中。
接下来小编将三款手表的续航表现做成图标,给大家最直观的参考。
结果如下: 三大手表续航测试充电方面,Ticwatch和Moto 2代均采用无线充电,而华为Watch则采用磁吸贴片充电。
虽然磁贴充电和无线充电的使用方式基本相同,但 Ticwatch 和 Moto 2 代在充电方面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有时候Ticwatch充电底座没有,我就用Moto 2代底座来充电。
总结:令人惊讶的是,今年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相比去年有所提升。
从上面的测试来看,三款手表的续航都已经突破了1天的大关,续航基本都在1-3天。
之间。
在 Ticwatch 上不开启 AW 功能的情况下,华为 Watch 在三款智能手表中表现最好,续航时间为 2 天半,Ticwatch 其次,基本坚持了 2 天,Moto 2 的续航时间为 1 天半天。
虽然目前三款手表的续航能力并不是很强,但与去年相比,进步确实很大。
价格&购买&总结 最后,我们来谈谈价格。
智能手表行业刚刚兴起,所以这个行业的价格还不是很透明。
在价格方面,来自创新公司出门问问的Ticwatch走的是性价比路线,所以Ticwatch的售价从万元起。
Moto二代基本延续了一代的定价,1000元起。
华为Watch从一开始就是高端产品,因此手表的价格从1000元起。
需要注意的是,小编给出的价格都是人民币起价。
比如华为Watch高端定制版的价格我就不说了。
另外,在购买方面,Ticwath目前已经可以现货购买。
Moto 2不仅可以现货购买,还可以定制。
由于Huawei Watch最近才在国内上市,目前华为商城仅提供少数版本可供购买,其他版本仍需抢购。
评分(每项满分为3分) 总结:说了这么多,小编终于可以给大家评分了。
在上面的极峰评级表中,编辑根据客观测试分别给出了三款手表的评分。
事实上,三者的结果非常接近。
Ticwatch凭借强大的Ticwear操作系统,在系统和功能方面获得了高分。
如果不是部分功能需要开启AW,小编在功能方面会给它打3分。
满分。
Moto 2也凭借出色的外观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华为Watch表现稳定,续航超出了小编的预期。
在本次测试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无论如何,恭喜新款智能手表“Ticwatch”赢得了本次比赛。
尽管Ticwatch今年凭借强大的功能和系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Android Wear的中国版也在不断成长。
毕竟是原生Wear系统。
生态系统的逐步完善,会给这些第三方手表ROM带来更大的压力。
智能手表仍然是一个潜力股。
如何把这样一款不只是人人需要的产品,变成人人都离不开、人人都喜欢的东西,是每个智能手表厂商都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