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新政策的出台加剧了深圳可穿戴“大时代”的普及

时间:2024-05-22 11:50:30 科技赋能

泳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为了保护眼睛防水而设计的。

游泳时可以清晰感知自己的速度和心跳频率;宝宝的夜晚是否发烧,不需要从睡梦中起床一次又一次地检查。

智能体温计可以直接向您的手机发出提醒……无论在哪里佩戴这些潮流产品,您都可以充分体验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标志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12月3日,《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年)》和《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发行。

有人认为,此举意味着在“小时代”已初具规模的深圳可穿戴设备产业将迈入快速发展的“大时代”。

  “可穿戴”热潮即将来临。

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六届高交会上,可穿戴设备抢尽风头。

在1号馆可穿戴设备专区,来自中国、瑞士、美国等十几家企业的最新可穿戴产品成为热点。

其中,一款圆形设计的人体指示标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可检测体脂率、去脂体重、内脏脂肪、身体年龄等20多项健康指标。

此外,各种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手套、智能腰带、健康监测仪、夹式设备等神器也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根据百度的定义,可穿戴设备是直接佩戴在身上或集成到用户衣服或配饰中的便携式设备。

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硬件设备,还通过软件支持、数据交互、云端交互实现强大的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和感知带来突破性的改变。

国内外一些大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已进入可穿戴设备行业。

去年9月,三星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表。

截至目前,谷歌、苹果、英特尔、飞利浦、美国FIT BIT、日本村田、索尼等知名企业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占据了先发优势。

国内,广州、上海、深圳等城市涌现了一批可穿戴产品研发厂商。

与此同时,可穿戴产品已遍布城市,无论是通过城市代理渠道还是电商平台。

今年4月,工信部赛迪智库发布了我国首个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白皮书。

有专家指出,可穿戴设备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最受欢迎的终端,进而成为与智能手机齐名的移动互联网信息入口。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是2020年的三倍。

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78.4%。

2019年11月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所所长张国新告诉记者,权威预测表明,全球可穿戴产品出货量将突破万台今年的设备。

到年底,产值可能达到50亿。

环球资源预测,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预计将增长更快。

在深圳的采访中,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普遍认为2020年是“可穿戴设备年”。

毫无疑问,可穿戴设备将成为新的行业方向。

  深圳可穿戴“小时代”开启 今年11月18日,以“软硬件结合,创新应用”为主题的中国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发展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

此前7个月,一年一度的可穿戴设备行业春季论坛在同一地点举行。

一年举办两次大型行业论坛,可见可穿戴设备在深圳的重要性。

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爸爸去哪儿》栏目中的“村长”李锐,笑容满面地出现在宣传册中。

他佩戴的智能手表极其引人注目。

伊米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家兵告诉记者,李锐是该公司的产品代言人。

三年前,一米科技开始在深圳从事可穿戴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在长沙设有专门的品牌运营中心。

截至目前,一米科技推出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以及校园服务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市场表现良好。

伊米科技积极开拓电视购物、淘宝天猫、省市一级代理渠道。

“我们的可穿戴产品都有后台管理系统。

”李家兵告诉记者,智能穿戴产品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两者缺一不可。

他表示,目前深圳市场主要的可穿戴设备大致可分为运动、时尚、健康、功能集成等。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李兵认为,这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但发展迅速。

今年6月,他参加一次发布会发现,仅深圳一地就有近百款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产品。

事实上,在深圳,华为、中兴、宇龙等龙头企业已率先在国内推出智能手表、健康配件等可穿戴设备。

深圳优伴科技、深圳少银科技、深圳优维健科技等大型可穿戴设备公司纷纷涌现。

据统计,深圳涉及可穿戴设备的企业可能有数千家,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数量全国最多。

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了由创客团队、小微企业、上市公司组成的可穿戴设备发展梯队。

不仅对各类创投投资者有吸引力,英特尔、微软等国际巨头以及国内外创客也看好深圳。

这个产业领域。

“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拥有从传感器、柔性组件、终端设备、交互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聚发展良好。

”深圳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王友明指出,深圳很可能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可穿戴设备产业的爆发地。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今年只是可穿戴产品元年,但深圳已形成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小时代”气候。

  新政策的出台,加剧了可穿戴设备的普及。

如果说2019年可以算是可穿戴设备的“元年”,那么深圳在这个行业可谓是谋划布局已久。

今年10月下旬,深圳市市长许勤在视察当地企业时强调,深圳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先进制造等领域走在前列。

努力积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2019年11月11日,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实施深圳市年度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第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计划、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提升计划的通知》。

这对于备战高交会的深圳可穿戴企业来说,是一针强心针。

在第十六届高交会上,深圳市政府官方人士透露,深圳对可穿戴设备产业的扶持政策即将出炉,引发大家的期待。

显然,这种期待不会持续太久。

12月3日,《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年)》和《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发行。

根据上述《规划》和《政策》,2019年至2020年,深圳市财政将连续7年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市政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的发展以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将深圳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

《规划》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五大产业发展主要任务,确定“可穿戴设备创新与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等八项重大工程,包括组织、政策、资金、人才、空间等。

各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此外,在《政策》中,共分为10个部分,共39项,还提出支持产业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引进。

记者最新获悉,为配合《规划》和《政策》的实施,深圳市发改委已开始实施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第一批扶持计划,并已向相关企事业单位发出了申报通知书。

“明年将是深圳可穿戴产品的爆发年,深圳产业的伟大时代已经不远了。

”在谈及深圳可穿戴设备新政策出台时,李家兵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