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骨听觉黑科技来了,新三板上市公司泰尔巨资投入

时间:2024-05-22 11:07:06 科技赋能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生活。

医疗行业所有细分领域都将全面智能化,可穿戴医疗市场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

近日,记者从新三板上市公司福建泰尔(86)获悉,从智能耳机到智能可穿戴设备,泰尔集团借助骨传导技术推出了14款高科技骨助听设备产品。

目前,全系列智能穿戴产品将在全国正式上市。

已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同,未来骨听设备将连接传感器,通过头戴式设备监测用户的各种身体数据,为用户构建个人健康平台,进而构建大健康生态链。

这一长远布局,将使福建泰尔面临千亿商机。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凭借在可穿戴医疗器械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和资本优势,可以成为可穿戴医疗产业链的集成商,开发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建设医疗监护大数据平台、电子医疗设备等。

病历。

区域联网等,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千亿市场即将爆发。

“骨听觉”设备有望超越赛迪顾问医疗器械分析师王宁。

从纵向和深度来看,采用“骨传导”技术的“骨听觉”设备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

,市场潜力巨大,值得企业深度挖掘。

从横向广度来看,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的总趋势是场景多元化。

现阶段,“骨听觉”设备不仅可以应用于医疗领域,还可以应用于信息电子领域,适用于工作、生活、娱乐。

、运动等场景。

据悉,福建泰尔此次推出的14款新品中,有7款为骨助听器,覆盖不同年龄段,包括眼镜式、耳挂式、头戴式等,另外7款为骨助听智能穿戴。

设备,可用于不同场景。

福建泰尔集团成立于2007年,2006年在新三板挂牌,成为“骨听觉”智能穿戴行业第一家企业。

目前是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重点科技企业。

这里曾是三星耳机在中国市场的生产基地。

目前,该公司的智能穿戴产品由全球知名企业富士康生产。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骨听觉”新品类,如蓝牙耳机骨听觉设备、智能眼镜骨听觉设备等。

以及其他智能穿戴产品。

W 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间,我国助听器销量从4万台增至9万台,仅2019年就增长了21.53%。

面对巨大的市场,本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差。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助听器进口数量已达1.5%,同比增长8.95%。

事实上,近5年来,助听器进口数量持续上升,从不到100万只增加到目前的1万多只。

尤其是2009年,助听器进口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达到2.45万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4.65%。

据了解,传统气导助听器虽然现阶段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缺点,如需要重复验配、入耳佩戴造成二次损伤、诱发中耳炎、便利性和舒适度较差等。

易于在潮湿环境中使用。

以及其他问题。

“骨传导”技术的助听设备可以避免此类问题。

具体来说,“骨传导”助听器无需验配即可使用。

同时,由于采用非入耳式佩戴方式,避免了对耳膜的二次损伤等伤害,也没有堵塞感。

正因为如此,一些国内外企业开始投入高成本研发,部署“骨传导”助听设备。

福建泰尔是少数研发出“骨传导”助听设备的企业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骨导助听器相比,泰尔集团的骨导助听器具有一体化的接收和佩戴设备。

由于骨助听设备技术标准较高,泰尔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目前,泰尔仅研发费用就投入近亿元。

记者发现,助听器等眼镜型骨助听器可以方便各年龄段人群配戴框架眼镜、近视眼镜等需求。

发带等产品可以隐藏听力障碍,可用于工作、娱乐、运动、生活等多种场合。

“我国有2亿多老年人、1万名残疾人,是全球康复辅具需求量最大、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社会福利慈善促进会副主任徐建中说。

民政部司.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意味着康复辅具行业首次在国家层面被视为独立业态。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国内市场长期被国外产品占领,但目前市场上的助听器仍以气导助听器为主,骨导助听器占比较低。

“骨传导”技术的运用或能帮助本土品牌实现弯道超车。

泰尔凭借骨助听设备进入这一细分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技术实现多场景应用,横向和纵向发展空间广阔。

据了解,“骨助听”设备不仅可以应用于助听器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领域,而我国的可穿戴产品市场目前正处于上升期。

IDC对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做出了预测。

预计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销售规模将达到0万台左右,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亿元左右。

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其中,68.9%熟悉可穿戴设备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可穿戴设备。

同时,中国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感兴趣的功能为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占比分别为59.5%和57.1%。

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作为传统入耳式耳机的替代品,骨听可穿戴设备的消费群体从听障人群延伸至普通人群。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骨传导路径短,不经过耳廓、外耳道、骨膜等结构,因此在声音效果上更有优势,不会损伤鼓膜。

以泰尔集团骨听可穿戴设备为例,目前有7款产品,可应用于不同场景。

相关专家表示,与传统耳机相比,“骨听”设备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接收音乐等声音的同时还能接收外界声音,更加安全。

“据悉,由于骨传导技术的特殊性,骨助听设备的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

无论是在喧闹的广场,还是在安静的办公区域,正常使用骨助听设备都不会影响听力效果,并且没有地域差异,同时由于其佩戴方式多样,甚至可以通过手指佩戴的产品来传输和接收声音,从资本角度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中国电子学会研究信息中心主任李珏认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一般来说,智能穿戴设备在资本层面上有一定的附加值,只要找准流量入口和功能卖点。

短期项目投资将获得回报 据李挺介绍,智能穿戴领域大健康产业前景广阔,医疗细分领域前景广阔。

或将成为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显示,智能穿戴设备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血压、心率、血氧含量、体温、呼吸频率等人体健康指标,还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例如离子导入贴片可以治疗头痛、智能眼镜可以帮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回忆起容易忘记的人和事、直播外科手术等。

相比之下,可穿戴移动健康设备。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很多人的刚需。

合理的健康管理可以避免急诊和住院,减少就诊次数,节省费用和人力成本。

因此,可穿戴设备在医疗行业的市场潜力更加确定。

正如李挺所言,未来各类智能穿戴产品必然走上采集人体数据、精准用户画像的道路。

假设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那么未来智能穿戴设备或许能够创新开发出各类基于人体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助听器或耳机相比,泰尔集团生产的“骨听力”设备未来将加入传感器,发展到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实现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

“骨助听器佩戴者每次调整数据时,数据都会上传到健康平台,每个频率、频段调整的数据都会立即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监测听力损失程度骨听力设备是一种头戴式设备,未来将通过大脑监测各种健康指标,让各方面的数据更加直观。

”首席执行官李岑表示。

梯尔集团的。

对此,王宁认为,通过视听设备采集人体健康数据并传输至医院系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辅助诊断,搭建医生、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

此外,通过算法分析监测数据,构建用户自己的健康平台,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和疾病进展情况,从而释放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价值。

在李挺看来,数字经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数字化代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在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从断裂到连续、从分散到融合的转变。

人本身的数字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环境下,各种用于医疗目的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为人们自身的数字化提供工具和渠道。

同时,与其他类型的需求相比,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

这部分需求正在培育中,有被引导和激发的可能性。

对于整个健康产业来说,智能穿戴设备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消费者数据采集,打造精准的大数据画像,为后续其他服务和产品提供参考。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助听器加可穿戴智能设备市场份额已突破千亿,未来大健康相关生态链的建立和开放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真正的蓝海。

如何在布局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同时建立全健康生态链,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