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面对智能手表的冲击,智能手环该如何站稳脚跟?

时间:2024-05-22 10:32:13 科技赋能

最近热议的Apple Watch,似乎给那些还沉浸在去年美好想象中的智能手环厂商泼了一盆冷水。

当然,苹果肯定有颠覆可穿戴行业的影响力,但这是否意味着智能手环不再有用呢?智能手环是过去一年最流行的可穿戴设备。

虽然已经发布了一些Android Wear智能手表,但智能手环的受欢迎程度却丝毫没有减弱。

众筹项目依然不少,不少新厂商也加入了智能手表市场。

在这个领域里。

因为从短期来看,智能手环相比智能手表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而且可以更好地融入到运动中。

在一些激烈的运动中,手臂摆动比较大,屏幕稍大的智能手表会感觉不舒服。

运动时也容易摔坏、划伤屏幕。

之所以没有对智能手环构成威胁,并不是因为Android Wear不好。

只是作为智能手表行业的先行者,它并没有带来区别于智能手环的杀手级功能。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屏幕更大的智能手环。

功能还是和智能手环一样的,只是续航太差了。

以Moto为例,每天充电一次是必须的;如果您频繁使用它,您可能需要每天多次充电。

与至少可以使用一个月、最多半年的智能手环相比,Android Wear确实吊不起消费者的胃口。

高定价无法吸引智能手环用户转用智能手表。

对智能手机的真正威胁应该是即将推出的Apple Watch。

苹果的优势在于其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这将有助于其掩盖并让消费者忽略功能缺点和电池寿命缺点。

毫无疑问,Apple Watch将是一款热门的智能手表,而在Apple Watch的影响下,Android Wear作为竞争对手,也将在其智能手表热潮的推动下完成重生,这将对整个智能手环行业。

这是毁灭性的影响。

智能手环是不是该思考如何渡过这场风暴了?那么智能手环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呢?加上它新的交互方式,我其实觉得智能手环比智能手表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单纯以功能性和可玩性来比较,是无法打败智能手表的。

智能手环想要生存下去,我认为最大的切入点和改变就是与智能手表的触摸交互的操作方式进行差异化。

与其跟风智能手表的潮流,模仿其触摸交互方式,不如逆流而上,换一种新的操作方式。

想象一下,如果语音操作方法成功的话会怎样?就像iPhone发布之前一样,当时的触摸屏技术一直受到诟病,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是触摸屏。

也许语音操作技术将是下一个变革。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识别率更准确、更快,用语音来控制智能手环,一方面可以证明智能手环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会提示智能手表思考关于是否有必要存在。

智能语音控制也让智能手环变成了真正的虚拟个人助理,拥有独立于手机的独立杀手级功能。

还有一点就是扩大它的可玩性。

例如,游戏机行业的任天堂总是在其产品中添加许多有趣的互动功能,例如简单的麦克风和麦克风功能。

游戏转变为像吹蜡烛一样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的功能。

智能手环其实可以借鉴这个案例,拓展自己手环的独特亮点;与现在的 Razer Nabu 一样,它可以扩展其社交以及游戏交互的独特功能,Microsoft Band 添加了多种传感器,使手环变成更专业的监控助手,而 Bong 则允许用户将其活跃点转换为虚拟兑换或购买其产品的货币。

不过我总觉得它们的可玩性和吸引力还不够高。

智能手环厂商需要开发更多创意方面。

其实,创造力并不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支持,只需要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以达到功能性的错觉。

依靠现有的传感器和技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显示方式的变化如果智能手环能够采用全息投影技术,一方面可以保持智能手环省电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其自身相比智能手环显示内容不足的缺点。

手表。

在我看来,智能手环不一定会消亡,智能手表也不会永远占据主导地位。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如果智能手环能够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发展,那么现在被吓到的应该是智能手表厂商了。

未来,可穿戴设备应该向融合方向发展,就像平板电脑和手机的融合一样。

也许未来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都将走向小屏(全息投影也可以),触摸交互的操作方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精准和快速的语音操作。

两者也将合并为同一类别的产品。

无论如何,智能手环仍需渡过这一难关。

至于未来,它不会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