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新一代智能手表将会发生哪些变化?表盘都是圆的

时间:2024-05-22 10:11:31 科技赋能

在刚刚过去的IFA上,自带面部识别功能的智能手表可以说是亮点之一。

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今年的IFA展会上,各家厂商带来了升级版的新一代智能手表。

虽然智能手表仍然是智能手表,但与上一代产品相比,新一代智能手表在各方面都有很多变化和改进。

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外观的变化。

回顾一两年前,各种智能手表仍然使用方形表盘,就像以前的电子手表一样。

不过,在本次IFA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华硕的ZenWatch2之外,依然采用了方形表盘。

除了圆形表盘设计之外,其他厂商的新一代智能手表也都采用了圆形表盘设计。

与方形表盘设计相比,圆形表盘上能看到的信息确实会减少,但牺牲信息量来换取外观上的提升也许是值得的。

圆形的表盘设计也让智能手表在外观上越来越接近传统手表。

这可能是用户推动的改变:由于屏幕的技术问题,第一代产品大多采用方形表盘设计,因为看起来不美观而成为用户投诉的对象;而当圆形表盘的Moto问世后,不再很少有人认为它看起来像手表,甚至认为它是最好看的智能手表。

因此,Moto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

直到现在,由于传统审美的影响,仍有大量用户觉得只有圆形表盘的智能手表才能称为手表。

这或许是今年智能手表集体变得更圆润的重要原因。

为了赢得用户的心,制造商在设计上不断向传统手表学习。

当然,也有像Withings这样的产品,将智能芯嵌入到传统手表的外观中。

这样的智能手表往往更引人注目。

外观上的变化还体现在表盘和表带的多样化选择上。

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是IFA之后的改变。

毕竟以前的产品也有如此多样化的选择。

但与过去相比,只有少数产品有这样的设计。

在今年的IFA展会上,这种多元化的选品模式在智能手表领域得到了普及。

也有不少产品选择走Apple Watch路线,推出不同尺寸和材质的产品。

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同样的产品,用户可以有更广泛的选择,厂商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用户。

像Moto 2这样具有前沿设计的产品甚至推出了超过300种定制方案,这无疑是更加注重用户想法的体现(但这也让选择困难的用户更加头疼)。

如果说外观是吸引用户驻足观看的因素,那么交互方式和系统的易用性则决定了用户是否会为产品付费。

最初,智能手表只是智能手机缩小的第二块屏幕,所有操作都需要通过触摸来完成。

但在这么小的屏幕上,完成这么多的触摸操作的体验其实是非常糟糕的,否则智能手机的屏幕也不会变得越来越大。

正因为如此,厂商们开始探索更便捷的交互方式。

Apple Watch 的数字表冠就是一个例子。

今年的IFA展会上,就有多款产品采用了这种以触摸为主的控制方式,并辅以表冠。

交互模式。

三星GearS2的操作方式给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路。

通过旋转表盘来控制智能手表是一种更好的交互方式。

除了操作方式之外,系统的易用性也决定了智能手表的使用体验。

可以说,今年的IFA展会是Android Wear的舞台,因为除了三星Gear S2搭载了自家的Tizen系统之外,其余的智能手表,只要是搭载了智能手表操作系统方面,基本上选择Android Wear。

在智能手表领域,Android Wear虽然是先行者,但各种操作问题却让Android Wear失去了先行者的优势,甚至被后来者Apple Watch甩在了后面。

当然,谷歌也不甘示弱。

今年Android Wear的几项重大更新也让用户看到了谷歌的诚意。

可操作性和界面美观度都得到了提升,让IFA上这些搭载Android Wear的智能手表更加底气十足。

可以说,智能手表的上述变化表明,智能手表正朝着更加实用、注重用户体验的方向发展。

未来,智能手表将不再只是智能手机的第二块屏幕,也不再是无用的产品,而是真正能为用户带来更便捷体验的智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