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与CEO张勇在云栖大会开幕式上表示,新技术对于战胜对手都很重要流行病和应对人类需求。
共同挑战的生力军,也是全速开创人类共同未来的生力军。
本次云栖大会以完全在线上的特殊形式举行。
张勇分享了三个与新技术相关的故事: 2月5日凌晨5点,第一版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码雏形在杭州诞生。
产品上线前半小时迭代一次,上线后半天迭代一次。
2月7日,余杭区率先发布“余杭绿码”并开放登记和信息填写; 2月11日,杭州健康码在支付宝上线;一周后,这套张小小密码已在100多个城市实施,为中国在这个关键时刻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新的可能。
2月15日,达摩院的AI技术应用于COVID-19的临床诊断。
它可以在20秒内判读疑似COVID-19病例的CT图像,最终识别准确率高达99%。
正常情况下,医生读完50个病例可能需要8个小时才能完成诊断,但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这样的工作只需10分钟就能完成。
3月1日,钉钉发布日语版居家办公指南。
日本企业员工、学生和教师与中国一样,转为在家工作和学习模式。
“山河异国,风月同钉钉”一时成为流行语。
高峰时段,超过1万个班级同时在钉钉上上课。
阿里云将容量扩展至超过10万台云服务器作为支撑,让人们在手机屏幕前与世界各地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紧密联系。
张勇表示,阿里巴巴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已经准备了20年。
疫情的爆发让人们看到,过去20年打下的数字基础可以有更广泛的使用范围,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
“也许在平时,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把尖端科技应用到医疗一线。
但在疫情这个特殊阶段,社会化却爆发出了新的力量,新技术与一切结合在一起。
”工业、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生产力。
”新技术是云栖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阿里巴巴“五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在大会开幕前一天,“五新”中“新制造”一号工程犀牛智能制造正式揭牌。
通过小额起订、快速响应的柔性制造模式,实现“按需生产、按需生产”,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创业的供应链门槛。
这是新技术与制造结合产生新生产力的又一例证。
连续三年在云栖大会上,张勇都探讨了新技术的价值。
过去三年,随着阿里巴巴自身的成长,新技术对社会产生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2017年,阿里巴巴“五新”战略全面加速。
张勇指出,新技术是“五新”的引擎。
只有新能源与新技术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带动数字中国的发展,走向物联网的壮丽世界。
一年后在云栖,张勇提出“五新”正在向“百新”、“万新”迈进。
阿里巴巴的数字化能力不仅能够服务于数字化商业和生活,也开始为更广泛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提供助力。
。
在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时代,新技术的含义也越来越不同。
数字化、智能化产生的动力,不仅是经济的韧性,也是社会的信心。
在分享了三个小故事后,张勇表示:“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今天在受疫情影响的社会背景下,同时又在全面云智能的时代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共同机遇。
以新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一定是我们全速战胜疫情、创造美好未来的最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