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国航天员走进知乎,与网友亲密互动,引发有关太空的热议。
“谢邀,一个在太空中的人,刚刚从宇宙飞船上下来。
”宇航员王亚平以知乎网友们熟悉的幽默表情开场。
她透露,目前她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空间站任务。
虽然“人在太空,刚刚走下宇宙飞船”是一句玩笑,但也有很多真实的成分。
这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
今年1月,空间站核心舱初始样机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安全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
2月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也安全抵达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与先期抵达的空间站核心舱初步样机一起开始进行发射训练。
据新华社今年2月报道,发射场训练完成后,长征五号乙遥一运载火箭将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中后期执行首飞任务。
4月为中国空间站提供在轨建设任务。
开始。
王亚平亮相知乎也给中国航天事业带来了更多关注和期待。
王亚平首次在互联网平台上以实名身份与网友互动。
王亚平代表中国航天人在知乎上提出第一个问题——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0周年,也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提到东方红,你会想到什么? 2018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人民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开始。
自2002年起,每年4月24日被定为“中国航天日”。
旨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题。
主旋律凝聚了实现中国梦和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经过50年辉煌,中国航天事业从零突破到“星空”,正在拥抱星辰的征程上昂首前行。
中国航天发展的50年,也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50年,王亚平的提问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尤其是一些带有“东方红”字样的企业和机构。
”以他们的名义积极参与。
网友们回忆过去,谈论自己的期望,发布文字、图片、视频表达爱国情怀。
“中国科普博览会”是中国科学院的科普云平台。
知乎上有一篇回答称,这两年中国人的新时尚是“垃圾分类”。
追溯到50年前,中国人的新时尚是“看卫星”。
中国一拖(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新中国第一辆拖拉机和第一辆军用越野卡车诞生于此。
讲述了知乎上“东方红”拖拉机的故事。
当东方红成为一种符号时,许多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被命名为“东方红”。
新中国百业待兴,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亿万人民最基本的吃饭问题。
因此,建立拖拉机制造厂,利用现代化装备,尽快提高粮食产量,成为当务之急。
“东方红”三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出现在中国一拖生产的所有拖拉机的车头上。
一拖生产的54型履带式拖拉机终于拥有了一个响亮而自豪的中国名字。
同时,王亚平还回答了知乎网友关心的几个问题。
“你在太空中听过什么不寻常的碰撞吗?在宇宙飞船里说话和在地球上说话有什么区别?”王亚平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详细回答。
她说,电影里的太空爆炸,大家都会看到火焰和巨响,但如果真的在太空发生爆炸,你只会看到火焰,听不到声音。
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介质是空气,而太空是真空环境。
“既然太空是真空环境,为什么我们能在飞船里正常说话呢?”王亚平表示,这需要谈论飞机的“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该系统可以控制飞机内的大气压力、大气成分、温度和湿度。
与地球的生存环境相似,因此声音可以在飞机内正常传播。
从她的个人经历来看,在太空说话和在地面说话还是有区别的,主要是声音更大,语速也更慢。
由于飞机上噪音很大,说话时需要提高声音。
太空是失重环境,人体处于漂浮状态。
人们像鱼一样游来游去,动作变慢,说话也不自觉变慢。
中国航天员为知乎“星海五十年”主题圆桌讨论增光添彩,也引发了有关中国航天和民族复兴的真诚交流。
很多问题和答案都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天上吗? 2020年中国航天将发射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射任务?中国航天史上有哪些人物和事件值得铭记?未来十年,中国航天事业将发生哪些重大事件?知乎是一个以问答为特色的综合性内容平台。
形成了专业、严肃、友好的讨论氛围和尊重知识的价值理念。
它聚集了大量优质创作者和海量优质内容,也建立了稳固的用户关系和消费习惯。
《我们的太空》负责人表示,知乎的风格和定位非常适合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普。
他希望将知乎打造成科普基地,继续点燃人们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巨大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