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包括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IEEE Fellow(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十三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今天齐聚阿里巴巴,共同探讨互联网技术前沿发展。
10月10日下午,应邀出席云栖大会的部分院士专家来到阿里巴巴杭州总部,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进行座谈。
出席研讨会的科学家阵容“星光熠熠”:包括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中国量子力学第一人潘建伟院士、定义“计算思维”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Jeanette Wang、全球人脸识别技术“开拓者”可以说,正是科学家此次来到阿里巴巴的研究成果,定义了当今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未来趋势。
自嘲“不懂技术”的马云曾多次表达对技术的热爱和尊重。
就在上个月阿里巴巴18周年年会上,他表示:“往往对技术了解最少的人却最热爱技术,因为他们真的很喜欢它。
” “服务20亿人口的经济需要强大的技术实力。
”马云这几年多次提到阿里巴巴的目标和路径。
马云将阿里巴巴定义为一家技术主导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目前拥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和多名博士的技术储备。
是中国最具代表性、最具技术雄心的高科技公司。
中国公司。
近年来,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顶尖科技人才回归的第一站:从早期的华先声、锦荣等,到最近国际量子计算界的顶尖科学家石耀云,以及亚马逊的中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家任晓峰,他们都加入了阿里巴巴。
爸爸。
这些曾经服务于欧美高科技产业的人才,如今正在为中国的全球科技领先地位做出贡献。
据此前报道,阿里巴巴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合作正在加速深化。
包括与中科院合作建立量子计算联合实验室,与国家天文台合作建设“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瞄准量子等顶级科研领域计算、光学天文、射电天文,利用自身超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实力,与国家队在科研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今年3月,马云在公司首届技术大会上动员全球2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新技术战略”,启动“NASA”计划,建立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机制未来20年。
服务20亿人口的新经济核心技术储备体系。
附:参加研讨会的院士及科学家介绍: 姚期智:中国唯一的图灵奖获得者、量子计算机理论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艺术学院;提出理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理论;奠定密码学基础,在加密和安全计算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为量子计算机奠定理论基础;楚枫:姚期智先生的爱人,计算机理论领域的知名学者。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讲座教授、施乐研究中心前首席科学家、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力学的第一人、中国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人;研究量子实验的世界级研究大师蔡林格,2001年作为第二作者的潘建伟量子态隐形传态实验实现了“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突破”,被公认为量子信息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实验。
被欧洲物理学会评为全球物理学年度十大进展之一,美国杂志将其列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潘建伟团队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合肥都市量子通信实验示范网”; 45岁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这一奖项只有华罗庚、钱学森等中国顶级科学家才能获得; Jeanette Wing(周益臻)是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研究所所长、计算机科学教授、ACM 和 IEEE 研究员;定义计算思维; 2000年,她与图灵奖获得者Barbara Liskov合作,提出了著名的Liskov替换原理,这是面向对象的基本原理之一; 2010年,她发表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最受好评的成就之一。
周亦真倡导利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来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思维方式。
这一理念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在全球教育领域的发展。
汤晓鸥是全球面部识别技术的“先驱”和“探路者”。
”,第一个实现比肉眼识别更准确的面部识别技术的团队;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兼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开发的图像识别技术已应用于微软图像搜索引擎,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图像识别技术;曾担任多个重要国际会议主席,包括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ICCV、CVPR等。
并获得CVPR最佳论文奖,这是CVPR 25年历史上唯一获奖的亚洲论文;国际计算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仅有的两篇深度学习文章均来自他的实验室;国际计算机视觉全球学者在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ICCV)上共发表了8篇关于深度学习的文章,其中6篇来自其实验室;年内,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顶级会议ICCV和CVPR上发表深度学习论文14篇,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占这两次会议深度学习论文总数(29篇)的近一半;谢元:中国计算机架构领域的代表性学者,发明的3D芯片堆叠技术是AMD Fiji架构的基础,并且已经开始被Nvidia和Intel使用。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可扩展节能建筑实验室主任; Ion Stoica:P2P思想的重要先驱,使P2P成为互联网上最流行的数据共享方式之一; Spark、Mesos 和 Databricks 改变了当前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式。
李金辉:国际知名语音识别专家、贝尔实验室前语音研发部负责人;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任奎:国际安全领域权威学者,其研究项目得到美国政府、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亚马逊等公司的资助。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授;蒋宏: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领域权威学者;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温江涛:多媒体编码专家,关注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结合。
14项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美国《时代》杂志年度产品奖,提名国际电视界最高荣誉艾美奖,研究成果已转化为产品,被全球3亿多人使用,已授权专利100多项,多项发明和专利已成为国际标准。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崔曙光:网络信息处理领域,特别是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领域的权威学者;进入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学者”(农工大学)教授;杨华勇: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无到有实现盾构掘进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大科学家学院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