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与中山米家电器有限公司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更名)等关联方已和解,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判决小米终审胜诉,获得赔偿1万元,另一方支付诉讼费用。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这是近三年来国内公布的生效商标侵权判决中赔偿金额最高的一次。
该案是惩罚性赔偿适用明确的典型案例,对行业商标权纠纷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从案件事实来看,这是一次针对明星品牌的弄巧成拙、高效的“抄袭”行为。
具体过程是,2018年小米成立后,利用创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来推广自己的品牌。
2017年,随着第一代小米手机的发布,通过互联网传播成为现象级的明星品牌,积累了巨大的知名度,被行业内外众多模仿。
在此背景下,被告的公司在2011年趁势“看上了”小米。
注册商标“小米生活”使用在挂烫机、风扇、电磁炉、电饭锅、冰箱等产品上,销售额约1万元。
不仅注册了相关商标,而且在口号、包装设计、促销策略等方面,被告在天猫、京东等网店全面模仿了小米的商标、字体大小、域名、口号、品牌色彩等。
.com,使用多种方法。
该行为涉及恶意企图攀附小米品牌价值,最终引发纠纷。
被告当时注册的“小米生活”商标仅限于第11类,注册日期为11月23日。
小米的第一个小米商标于2016年4月获批,仅限于第9类。
律师表示很难成功判定被告跨类别使用注册商标侵权行为。
一般情况下,只有使用未注册商标才能被认定侵权。
确认对方跨品类侵权,需确认小米商标在2018年11月23日之前为驰名商标,并受到驰名商标跨品类保护。
关键问题是,根据规定《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通常需要3至5年的时间。
然而,由于社会逐渐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让产品通过与互联网结合的营销模式快速触达相关公众,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且通讯范围广。
2019年,小米凭借爆款的产品模式和创新的互联网传播方式,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各大科技头条。
因此,法院综合考虑第《商标法》条中的各种因素,并结合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决定对驰名程度作出客观、全面的认定。
最终确认,中山奔腾公司于2018年11月23日申请注册“小米生活”商标之前,“小米”商标已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达到驰名状态,仅用了7个月时间。
注册“小米”商标一举成名,该商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认可,尚属国内首例。
这也为小米打赢官司奠定了基础。
目前,年中,小米已胜诉此案一审。
这场胜利是最后的胜利。
1万元的罚款是罚款倍数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补偿性处罚作为打击恶意侵权人的重要法律武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标侵权案件中,并日益受到关注。
除了罚款之外,法院还责令被告发布声明,消除对多个电商平台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小米品牌的保护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