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称,7月份美元指数较年初下跌4.1%,较3月份最高水平下跌约10%。
美元指数下跌。
什么是美元指数?说明美元不值钱了!我们都知道美联储是唯一供应美元的机构,那么今年上半年美联储供应的美元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呢?路透社报道称,7月份美元指数较年初下跌4.1%,较3月份最高水平下跌约10%。
美元指数下跌。
什么是美元指数?美元指数是通过美元兑六种货币的汇率加权计算得出的: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
欧元权重最大,达到57.6%。
这个计算公式肯定是很麻烦的,我们也不需要关注它的具体计算方法。
我们只需要知道,美元指数实际上是上述六种货币综合汇率的指标。
总而言之,理解美元指数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
第一点,要把美元理解为一种极其常见的商品,就像萝卜、白菜一样。
第二个关键点是将美元指数理解为该商品的价格。
换句话说,美元指数上升意味着买入美元的价格上涨,美元指数下降意味着买入美元的价格下降。
《货币浅说》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当我们理解货币时,虽然货币是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格的——比如我们用两块钱的人民币来衡量一斤白菜,但其实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它也有一个价格。
它的价格就是汇率。
例如,我们可以问两个问题: 问题1:一美元的价格是多少?答:7元。
第二个问题:白菜的价格是多少?答:7元。
我的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废话。
目前1美元的价格确实是7元左右,1个白菜重约两三公斤,每斤大约是两三元,所以一棵白菜的价格确实是7元左右。
通过这个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问题。
首先,任何货币,包括非常强大的美元,也是一种普通商品,可以定价。
例如,一美元的价格是7元。
其次,任何货币都是用来标记其他商品的价格的。
这里所说的其他商品,不仅包括萝卜、白菜等大家熟悉的商品,还包括其他货币。
例如,如果我们用7元来标记一棵白菜的价格,那么我们也可以用7元来标记1美元等特殊商品的价格。
此时此刻,一块钱和一颗白菜在我心里都是商品。
就是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或特权的。
然而,当我们标记产品的价格时,我们通常只使用一种货币来标记产品的价格。
例如,用7元来标记一棵白菜的价格。
然而,当我们对美元等商品的价格进行标记时,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商品来标记美元的价格,比如用7元来标记1美元的价格。
这是汇率。
但由于诸多原因,这里不便详述,有时我们需要用多种货币来标记美元这样的特殊商品的价格,于是就有了美元指数。
如前所述,美元是用6种货币来标价的。
同时,由于美元的价格是这样标注的,人们并不关心它的绝对数量,而是关心它的涨跌,所以我们将它的基本价格定为100,所以我们发现美元美元指数始终在100上下波动。
这就是美元指数的意义所在。
7月份,美元指数较今年最高点下跌10%。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美元不值钱了!这就好比白菜价格跌了,我们就说白菜不值钱了,仅此而已。
我们都知道美元非常强大。
因为它太牛逼了,所以我们有一个说法,叫美元霸权。
现在美元一文不值,很多人怀疑美元霸权是否正在衰落。
我想说的是,美元霸权必然伴随着美元的不值钱,而是美元的短期价格波动——也就是说今天变得很值钱,明天就变得一文不值。
即使它的波动幅度很大,也不会随着美元霸权的衰落而改变,不能说没有关系,而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如前所述,美元也是一种普通商品,其价格是不断波动的。
既然是价格波动,那么必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我们高中课堂所讲授的价值规律的内容。
关于这一点,我在《货币浅说》中详细提到过。
供需影响价格波动的规律也非常简单直观。
街上卖白菜的人多了,说明供应量多了。
如果购买白菜的人数仍然相同,价格就会下降。
简而言之,随着供应量的增加,价格将会下降。
或者供应量不变,但买白菜的人少了,价格就会下降。
如果供应量不变,买白菜的人多了,价格自然就会上涨。
最终,供应增加推动价格下跌,而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这一规则自然也适用于美元等大宗商品。
美元指数下跌,意味着美元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要么是因为供给增加,要么是需求减少。
那么让我们看看,谁在提供美元?我们都知道,美联储是唯一提供美元的机构。
那么今年上半年美联储的美元供应量是增加还是减少呢?相信朋友们都知道,3月份美联储降低了美元利率,一口气降到了0,然后推出了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所谓的量化宽松就是增加供给,而所谓无限制的量化宽松,就是无休止地增加美元的供给。
我在之前的节目中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这就叫:管理够了,管理够了。
当然,足够管理只是一种态度。
具体数字是另一回事。
我们普通人不太关心具体的数字。
总之,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知道,上半年以来美联储的美元供应量大幅增加。
这就像我们地区只有一个供应卷心菜的批发市场一样。
今年上半年以来,该批发市场自称白菜管理充足,在实际操作中,大幅增加了白菜供应量。
这是供给侧。
单从供给端来说,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价格自然会下降。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供给。
有时供应增加,但如果需求也增加,最终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取决于两次涨幅的比较。
我们先不看具体幅度,具体幅度很难准确测量。
我们先来看看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球对美元的需求是增加还是减少。
毫无疑问,因为COVID-19疫情,世界经济陷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全世界都急需美元,所以需求自然就大大增加了。
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以来,美元供给增加,美元需求也增加。
但谁增加的量更大,就需要高手来分析了。
大多数人无法计算。
不过,大多数人从结果就可以看出。
这就像我们地区唯一供应白菜的批发市场。
今年上半年以来,白菜供应量大幅增加。
同时,由于某位专家、教授大力宣传吃白菜的好处,我区居民对吃白菜好处的认识有所提高。
对白菜的需求。
但到底是供给增加更多还是需求增加更多呢?我们没有做市场调查。
即使我们做了市场调查,我们也无法计算,因为我们的数学成绩不好。
不过有一个小窍门,我们看一下白菜的价格。
如果白菜价格上涨,就意味着批发市场白菜供应量的增加量大于人们对白菜需求量的增加量。
事情就可以这么简单地判断。
这是我们普通人、非金融专业人士判断很多经济现象的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因此,我的结论是,美元指数下跌的原因是供给的增加远大于需求的增加。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今年上半年以来,这两项都有明显增长。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想要美元的价格上涨,也就是让美元指数上涨,有两个办法:第一,减少美元的供给。
例如,美联储现在开始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其次,减少对美元的需求。
当然,需求是很难人为控制的。
经济是一个宏观问题,由企业、个人等无数经济细胞组成。
每个人都很难在一个订单下同时增加或减少,因此这方面的需求很难控制。
但无论如何,想要美元指数上涨,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美联储减少美元的供应量,就像我们附近的批发市场减少白菜的供应量一样。
由此看来,显然,短期来看,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跌与美元霸权的衰落并无直接关系。
这只是市场波动的一个过程。
所以朋友们,不要想太多。
无论如何,我不同意媒体上很多将美元指数下跌与美元霸权衰落联系起来的分析。
我之前的分析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点,我没有详细阐述。
这个基本点就是为什么在COVID-19疫情期间世界对美元的需求增加了?事实上,不仅是COVID-19疫情,任何社会危机都会导致美元需求增加,比如2007年的次贷危机、2011年的欧债危机就是如此。
这是一个谬论!虽然我们也希望美元霸权的终结能够到来。
为什么美元指数下跌10%不能意味着美元霸权的终结即将到来?这是因为,美元霸权终结即将到来的标志应该是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只有这个标志的出现,才可以说是美元霸权的终结,甚至是美国霸权的终结。
美元指数下跌10%,实际上反映出世界各国正在为美国无法控制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付出代价。
直接反映在外汇储备中的美元价值开始缩水。
如果该国的美元资产兑换成欧元等外币,则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来兑换欧元。
美元指数的大幅下跌可能还没有见底,因为只要美国经济没有触底,美元就会无限量地供应给美国企业。
然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都与美元挂钩,因为大家都要用美元进行结算。
尽管许多国家不愿意,但美元仍然被认为是稳定货币。
毕竟,它依靠的是美国的综合实力。
国力。
否则,除了美元之外,还有什么货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呢?恐怕没有人愿意将这一权利让给其他国家。
因为无论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结算,那个国家的货币就完全国际化了,享有铸币税,甚至可以像美国一样被挥霍。
所以没办法,即使美元指数下跌,大家也只能指望美元来结算。
就目前而言,没有人有能力打破这样的国际局势的平衡,美国军事力量的存在也不会让美元的霸权地位被取代。
10%的下降仍在国际容忍线之内。
所谓美元霸权的终结还很遥远。
今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受COVID-19疫情影响,一直处于半停滞状态。
加之工业产业空心化,经济重心转向第三产业,主要是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
第三产业需要一定数量的人才。
疫情不允许人们聚集,美国经济复苏无望。
美国政府负债累累,民众生存艰难,没有储蓄习惯。
在这样的灾难中,需要救援。
为此,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达成共识,开足马力印钞机,大量印钞,实行无限宽松政策,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企图让世界为美国经济衰退付出代价。
面对这种无底线印钞的流氓行为,首先受损的就是美元的国际声誉。
美元指数也随之下跌。
自年初以来已下跌超过10%。
目前,美国疫情正在暴发。
抗疫不力,复工无望,经济复苏无望。
未来唯一的希望就是印钞票,因此美元的价值将进一步下跌。
长此以往,美元可能真的崩溃了。
从风险对冲的角度来看,未来我国的外贸进出口业务应该以人民币结算,而不是以美元为后盾。
也可以部分以欧元、英镑、日元结算,分散美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