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月8日,第13个全民健身日显得格外特别。
一是因为长期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已经结束,北京冬奥会的时间已经开始;二是因为最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颁布,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话题热潮。
一时间,从传统的公共健身器材到健身房,再到各种家庭健身小窍门,甚至新兴品类的智能健身镜,健身成为了霸占朋友圈的关键词。
健身行业缺乏高端,模式创新催生新物种。
随着智能健身镜的空前普及,舆论普遍认为健身行业将在政策红利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智能健身镜这个新品类似乎有望实现全面崛起。
但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健身器材行业仍然明显存在“大而不强”的局面。
预计2020年中国训练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395.2亿元,同比增长32.8%。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是最大的健身器材制造商,占国际市场近50%。
但在高端市场,国际知名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健身器材企业大多以为知名品牌代工为主,或者专注于中低端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但今年以来,这种“大而不强、缺乏高端”的局面逐渐改变。
2021年,以智能健身镜为代表的智能健身硬件吸引了一大批厂商,其中不仅有像FITURE这样的新兴独角兽,也有咕咚、乐客、一健等老牌健身行业公司,甚至还有科技巨头如作为跃跃欲试的华为和小米。
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健身器材的智能化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从融合AIoT技术,到沿着硬件+内容+服务路线打造生态闭环,智慧健身的崛起无疑已成为行业新趋势。
单纯卖装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据了解,智能健身镜等产品在2018年应运而生,自美国Mirror公司将这一新产品形态推向市场以来,欧美已诞生了FORME、VAHA、Tonal、Tempo等十多个健身镜品牌单独国家。
在中国市场,成立于2019年3月的FITURE无疑是目前市场上数十个智能健身镜品牌中的佼佼者,目前占据市场最大的用户份额。
FITURE独创“硬件+内容+服务+AI”模式,自成立以来已累计融资4亿美元。
估值15亿美元,也是全球智能健身赛道的领导者。
平均每次使用费用低于50元,健身镜使用者100%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在又一次全民健身热潮的背景下,FITUR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元生近日受邀赴京出席“全民爱健身”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并接受人民网视频专访。
张元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借助互联网技术,智慧健身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参与门槛,进而助力全民健身的发展,让健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普及到千家万户” ,人们会喜欢它。
健身吧。
” FITURE魔镜的现有用户中,除了来自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外,还有来自三四五线城市甚至青海、新疆等偏远地区的用户。
据悉,目前FITURE魔镜用户的活跃度为每月14次训练,平均使用时间为30-40分钟。
这个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成人每周150分钟中低强度健身的标准,也符合全民健身计划对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的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FITURE魔镜的用户使用数据不仅与国内健身房用户平均每年签到6次相比呈现显着差异。
如果按照产品售价计算,FITURE魔镜用户每年单次使用成本不到50元。
它也比大多数按次付费的健身房便宜。
即便如此,作为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智能健身镜在完全被大众接受之前,难免会被质疑为“智商税”。
公开资料显示,除了融入AI技术外,目前市场上的智能健身镜厂商在健身内容和服务上都投入了大量资金。
以FITURE为例,他们除了打造高规格的硬件终端、自主研发具有AI功能的智能运动追踪系统外,还打造了具有影视制作规格的内容工厂。
通过包含教练、拍摄及后期制作、音乐、养成、AI的数字化“互动内容创作管理系统”,FITURE可实现全年5000节健身课的内容更新能力,涵盖力量、塑形、瑜伽、普拉提13项类别课程,包括有氧舞蹈、姿势矫正等,结合专属健康顾问,可满足各年龄段家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据行业专家分析,FITURE魔镜为用户提供的健身服务可以达到线下传统健身房80%以上的效果。
此外,凭借其便捷性、性价比等优势,有望成为家庭场景的主流选择。
根据“健身体育强国”规划蓝图,2035年我国不仅将有45%的人口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整个体育产业产值也将达到GDP的4% 。
面对如此规模的用户增量红利和价值,健身行业作为全民健身建设最重要的市场端环节,无疑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此前提下,智慧健身以其更有效、更便捷、准入门槛更低的优势,无疑比依赖线下的传统服务模式更有能力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和发展。
健身房,最终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