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柔性显示技术的折叠屏手机已经发布。这就是柔性电子技术的全部吗?当然不是。
近日,第二届国际柔性电子学术会议(ICFE2019)在杭州召开。会议期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与光明网还联合举办了第二届“科学麻辣烫”科普沙龙活动,邀请顶尖专家为您解读:柔性电子技术带来的奇妙未来将远不止折叠屏幕。 。 让电子系统变得“柔软” 在本次大会上,浙江全球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研究中心发布了两款超薄柔性芯片,其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4。
而且它可以弯曲。 除了柔性芯片,科技日报记者在全球柔性电子与智能技术研究中心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柔性电子器件:柔性超声波通信器件、柔性高密度触觉传感器、软体机器人。 ..与传统电子设备相比冷冰冰的。与坚硬的外表相比,这些电子设备用柔软的身体为自己增添了几分亲和力。
“目前柔性电子技术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工程设计让硬电子元件变得柔性,改变电子系统刚性的物理特性。”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薛峰表示,这可以使电子系统与人、物体或环境高效集成,并扩展其功能。
“现在大多数电子技术都是基于半导体硅。如果硅可以变得柔性,那么许多电子元件可以基于现有的电子系统加工技术快速变得柔性。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沉阳介绍。 从物联网到“人体互联网” 市场上不断涌现的折叠屏手机可以说是柔性电子技术的体现之一。
沉阳介绍,目前的折叠屏手机之所以能够实现手机屏幕的折叠,主要得益于显示材料的柔性。但在他看来,折叠屏手机还不够“软”。因为每部手机里都有数百个关键电子元件,这些元件还是很硬的。 “未来,如果这些电子元件的柔韧性足够高,手机不仅可以对折,还可以卷起来,甚至完全折叠。
”沉阳补充道。 医疗是冯雪团队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他们开发了许多新的应用程序,将灵活的电子技术应用于医疗保健。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做成面膜的样子,贴在鼻梁周围的三角形区域,每天24小时监测呼吸频率的变化。
人工智能、人机交互领域也为柔性电子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沉阳表示,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遍布机器人全身的柔性传感器将使机器人拥有柔软的四肢和比人类更灵敏的感觉系统。 在人机交互领域,未来人与机器可以通过灵活的神经接口连接起来,从而将人脑信号传输给计算机,实现双向交互。 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晓东介绍了国际上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即与物联网相对应的“人体互联网”。
这一概念设想通过各种与人体兼容的灵活传感器将体温、脉搏和大脑信号等所有生理信息连接到互联网。 “柔性电子技术可以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显示和能量的灵活性,以其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实现万物互联。”冯雪判断,柔性电子技术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