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女王登基70周年,全球首位超写实人形机器艺术家献上肖像,被尖锐批评“缺乏信仰”

时间:2023-03-14 16:34:40 科技观察

大数据文摘出品:Caleb庆祝70周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英国早早也洋溢着喜庆的气息。据了解,英国将从6月2日至5日连续4天放假,期间将举办多项庆祝活动。英国皇家造币厂也在精心打造有史以来最大的硬币,直径220毫米,重量15公斤,面值15000英镑。耗时近400小时打造,是1100年来工厂生产的最大硬币。金币一面刻有代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符号EIIR,四周环绕着代表英国的玫瑰、水仙花、蓟花和三叶草。另一面有骑马的女王形象。这么热闹的日子,AI当然也要凑热闹。这不,最近,作为全球首位超写实人形机器人艺术家,爱达为英国女王创作了这样一幅肖像画。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君主标志性的珍珠、大胆的色彩运用、人物坚忍的面部表情等。爱达说:“我要感谢女王陛下的奉献和服务这么多人……她是一位非凡、勇敢的女性,完全致力于公共服务。”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Jones)表示,这幅画“是人工智能艺术中愤世嫉俗、明显欺骗的又一个例子”。“这种错觉是对机器学习的当前状态与能够通过图灵测试并与人类思维的复杂性相匹配的真正人工智能的梦想之间的巨大差距的故意无知。爱达不是艺术家,因为她/it没有独立的意识。”画中王后的眼睛“空洞的,一点也不像人”。艾达的刻画极其准确,但缺乏强调、感觉或信念,这是对人工智能“艺术”流派局限性的有力一瞥。大家觉得这幅画怎么样?爱达的艺术画有什么精彩之处?人工智能机器人艺术家Ai-Da是一个非常精确逼真的人形机器人。2019年4月,在EngineeredArts的联合出品下,全球首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艾达在英国画廊老板梅勒的心血结晶下诞生,剑桥大学的专家编写了AI算法。从外貌上看,爱达勾勒出一张以麦斯默为骨架的年轻女子的脸。小麦色的皮肤映衬着硅胶的光亮质感,3D打印的棕色眼睛和饱满的双唇。祭坛的青涩与不屑,两只手臂的机械结构完全暴露无遗。那么爱达是如何边看边画的呢?事实上,爱达眼中隐藏着摄像头,配备面部追踪技术,可以与人进行直接眼神交流。通过“眼睛”扫描人或物体,算法将捕捉到的图片转换成真实世界的坐标,然后将数据发送到手臂。但是,由此产生的笔触往往是断断续续的直线,经过大量的笔触才能看出主体的轮廓,这也赋予了画面一种“雾里看花”的质感。除了绘画,爱达还能分析人类艺术家所使用的色彩和技法,对填色也颇有研究。对于爱达来说,完成一件艺术创作需要45分钟,而且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之后连算法创造的路径都会被删除,进一步保证了不可复制的“原创性”。爱达的算法包括不同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相应的输入数据库,这也意味着爱达不仅可以像传统艺术家一样不断改进作品,还可以同时掌握几种不同风格的笔法。据了解,爱大这个名字也有不少来头。Ai-Da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于19世纪的女数学先驱AdaLovelace。她编写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算法,也被称为“人类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除了画画什么都精通对于爱达来说,艺术是没有界限的。1月,爱达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发表了受14世纪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启发而创作的一首诗。作曲前,科学家们让她先听但丁的《神曲》,再让她把诗中的“感觉”和自己数据库里的词汇结合起来,用算法进行创作。这首诗的词句结构由爱达独有的AI语言模型生成:EyesSewnShut我默默地流泪,看着那一幕,我流泪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最后一件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我的视线,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开放……除此之外,艺术界的后起之秀还在世界各地展出。例如,爱达首次公开亮相是在2019年7月,在牛津大学的“不安全的未来”展览上。她的作品自面世以来已售出超过一百万美元。之后,爱达的许多艺术作品在伦敦设计博物馆和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她还接受了自己的采访,并向《卫报》讲述了她的灵感来源。2020年5月,艾达还在TEDxOxford的舞台上发表了演讲,谈了他对人工智能和艺术的感受。艺术与技术的界限真的重要吗?关于艺术和技术的讨论变得非常普遍。2018年10月,一幅由GAN算法生成的人工智能艺术作品EdmonddeBelamy的肖像在佳士得拍卖,最终成交价是估价的近45倍。这件作品也是第一件在大型拍卖会上成功交易的人工智能艺术品。著名的AI艺术家MarioKlingemann也专注于GAN相关的艺术。他擅长构建、训练和操纵AI技术,以实现他希望和设想的精确艺术效果,他的作品被广泛讨论。由香港跨媒体创作人王伟业研发的人工智能绘画机器人Gemini,被誉为第一位“人工智能水墨画家”。这些AI创作的山水画包括AI山水画Escapism系列、月之彼岸系列等……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计算机音乐创作研究室主任冯健武汉音乐学院中心表示,数字技术对音乐产业或艺术来说很重要。行业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到今天为止,我认为‘好转’已经基本形成,‘翻盘’正在进行中。”具体来说,艺术家们已经能够广泛地使用数字技术来帮助他们更快、更方便、更可控地完成他们的创作目标;商业和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和覆盖,AI音乐创意产业的出现也预示着未来的一定趋势。这也导致对艺术品的需求与传统技术时代相比增长了几十倍。但相应的艺术表现和呈现层面的活动,如乐器演奏、歌唱、舞蹈、戏剧、影视、舞台表演等,还需要与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结合。据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数据智能与计算艺术实验室从事智能绘画创作研究的李茂副教授介绍,评价AI绘画基本上需要遵循两个评价体系,专业领域的认可和公众的认可。“目前,这种绘画形式已经在艺术机构、学术评价等专业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在大众评价领域,将人工智能绘画与世界知名艺术家的作品混搭成为普遍做法,让观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绘画都获得了好评。”相信在未来,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会更加紧密,更多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会不断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