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不法分子以数字人民币经验为诱饵实施诈骗

时间:2023-03-13 04:03:59 科技观察

去年,数字人民币开始在全国多个试点推广,引起了市民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经验作为诱饵,实施诈骗。为此,柳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网警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案例,希望市民朋友们通过案例提高反诈骗意识。案例一:市民小李到当地中国银行网点咨询央行数字货币(DCEP)测试相关问题。声称央行数字货币测试是朋友推荐的,央行将在雄安、苏州、深圳、成都四个城市进行数字货币测试。现在他受邀参加雄安某公司的测试,但他必须先交钱。测试完成后返还一定的测试资金,费用翻倍。鉴于两会期间不允许公开检测,只能先交预检测费。随后,客户出示了朋友发来的央行检测DECP的相关通知。幸运的是,经银行工作人员判断,该客户涉嫌冒用中国人民银行名义冒充发行或推广法定数字货币的风险。在工作人员耐心劝说后,他主动取消了这笔交易,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案例二:近日,市民傅先生看到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的预约信息登记活动,想都没想就参与了。次日,付先生的手机收到一条“数字人民币预约成功”的确认短信,并附有网址链接。傅先生想也没想就点开了网址。进入网站后,符先生根据提示信息填写了银行卡号、余额、密码、身份信息、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后来系统提示卡内需要有1万元余额才能体验数字人民币。当时,付先生信以为真,便转了1万元到登记的银行卡上。最终付先生被骗走1万元。案例三:近日,移动支付网获悉某社群内部聊天信息涉及“数字人民币”、“e-CNY”、“DCEP”等关键词,在群内招募推广员。通过混淆真实的数字人民币信息,嫁接到自己宣传的“央行国际数字钱包PLUS”上,打着“即将上线、绑定数字人民币”的旗号,向个人、民营企业和企业宣传服务。民营企业获得收益。内部分享的很多DCEP学习课件都非常专业正确,让人误以为这是官方宣传渠道,群内还会分享一些真实的“数字人民币”数据图和内测站点,编造和捏造的新闻稿,甚至召开线下会议进行推广。很多信息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其实千变万化,就是以传销的形式套住人的脑袋,笼络资金然后跑路。网警提醒:(一)数字人民币正处于试点阶段。除官方数字人民币活动中奖通知链接外,请勿信任和下载安装其他来源的所谓“数字人民币App”。(2)数字人民币不会要求您在数字人民币APP和银行APP之外提供注册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认证信息。(3)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等同于纸币和硬币。无论何时何地,提及使用数字人民币盈利、返现、参与“数字人民币兑换”交易,均属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