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APP侵权屡禁不止?工信部再出击

时间:2023-03-12 21:46:09 科技观察

在当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各种APP层出不穷,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究其原因,不少APP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开始侵犯用户权益。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5月1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90款APP未按要求整改,工信部会将这90个应用下架。据悉,这90款APP涉及教育、游戏、安全、新闻等多个领域,遍及全国。《通报》表示,4月23日,工信部向社会公示了93家侵犯用户权益的APP企业名单。截至目前,39款APP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核实复检,未按照工信部要求进行整改。同时,各地通信主管部门按照工信部APP整治行动部署,积极开展手机应用软件监督检查。内蒙古、安徽、广东、四川、浙江等通信管理局检查发现,共有46个APP尚未完成整改。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特别强调,在近期的检查中,发现天涯社区、大麦、途牛旅游、VIP陪练、脉脉在不同版本的App中多次出现类似问题,我们的工信部将依法暂停其违规行为,直接下架。APP侵权屡禁不止是最大的烦恼之一。工信部也开展了多轮整改,出台了多项措施。自2019年11月工信部开展APP侵犯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工信部已开展11批次专项整治,对手机应用进行检查,督促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整改。但是,还是有一些APP不知悔改。4月23日,工信部通报了2021年第四批侵犯用户权益的APP名单。据悉,工信部近日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检查手机应用软件,重点督促游戏、工具类问题企业整改。同时,工信部通报,仍有93款APP未完成整改。对此,工信部要求上述APP在4月29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将组织开展依法依规开展相关处置工作。如今,相关APP并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整改工作,也迎来了违规处罚。根据《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工信部令第24号)、《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工信部新官〔2016〕407号)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工信部信息化部门组织下架了上述90款APP。工信部要求,有关应用商店在《通报》发布后立即组织下架清单内的应用软件,并加强对其他案件的举一反三,认真排查,系统处理对反复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排查,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确保检查上架。加大APP整治力度虽然APP侵权乱象仍时有发生,但在相关部门的管理和整治下,这一现象已得到明显改善。自2016年8月1日实施《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来,国家和地方网信办依法负责APP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版权部门等相关部门也从各自权限出发,依法对APP进行管理。此外,三个月前,为了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不被APP擅自窃取,工信部也开始起草《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了两者个人信息保护、知情同意和最低必要性的基本原则。App个人信息保护有明确的底线和红线。据悉,《暂行规定》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知情同意和最低必要性两大基本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要求,App在从事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应当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告知用户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用户应当予以全力支持。自愿且明确表达意向的前提下。4月20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信息部新闻发言人、信信办主任赵治国表示,工信部继续开展专项工作。整改。1862个违规应用提出整改要求,公开通报319个不予整改的应用,组织下架107个拒不整改的应用。针对当前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请求权限等主要问题,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印发《APP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组织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如作为《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和《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提供APP个人信息保护和监管的政策和标准支持。同时,强化责任监管的关键链条。抓住应用商店这一关键重要环节,督促应用商店落实平台责任,强化APP审核机制,切实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守门人”。建立应用商店合规监测机制,将违规者纳入电信不良经营企业名单,组织应用商店开展检测规范培训,推动形成应用商店统一的技术检测体系。当然,除了政策保护,作为用户,我们更应该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养成安全上网的好习惯,有选择地使用APP,使用时有选择地授权,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敢不敢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