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部分完成后,应该形成清晰的产品需求,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产品需求表达出来,从表达实际上,原型比文档更好。原型的设计也讲究方法和步骤。一是要提高原型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头重脚轻、逼真度不一致的情况;其次,要减少原型设计所占用的时间。每个人的工作时间都非常宝贵。是的,不可能在原型制作上花太多的时间,所以掌握一些原型制作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产品原型设计一般区分整体和部分。整体上更多的考虑了信息架构的设计,比如功能结构、导航、菜单、布局布局等,部分更多的考虑了功能交互设计,比如按钮点击、Feedback、页面切换、部分模块的整体展示等。从设计实现的角度来说,从total到sub逐步细化的过程比较合适。下面从整体示例和部分示例两部分来说明原型制作的步骤。确定产品的整体结构就像现在盖房子的地基和框架结构。整个结构决定了房子以后的形状,房子是否稳固。产品的结构设计决定了产品未来的功能导航结构。一般来说,我们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会抓取几个主要的功能点,这几个功能点可以浓缩形成产品的初步功能结构。比如做一个合同管理功能,需要实现合同信息管理、合同履约管理、合同统计报表等功能。这里列出的核心功能点是主要结构。又比如我们要做一个会员管理功能,注册和登录是必不可少的功能点,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列为会员管理下的两个基本结构。实际上,最终为每个产品确定的一级导航栏中的每个栏目都是该产品的功能结构。在确定了产品的布局和排版结构后,就要对每个产品页面的元素进行排版。在排版之前,一般首先考虑页面的版式设计。通常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都会遵循一些现有产品总结出来的布局结构,比如三行三列布局,三行两列布局等等,左导航右内容的形式,左侧内容和右侧导航等形式,这些都是大的布局结构,是整个页面的布局和排版。当细分为具体的页面内容时,需要对每个内容块的显示位置进行安排。例如,企业网站首页的一般内容包括图片新闻、通告、公司新闻、产品介绍、产品展示等,我们需要对这些内容块进行一定的设计布局。这里的布局结构取决于设计者对内容安排的把握,不同的布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电商网站对内容块和广告块的布局和排版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不同的布局带来不同的用户点击和转化率。这种情况,也就是对某类产品的布局把握不好的时候,可以参考已有的成熟产品的内容布局,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运营数据支撑。确定了产品功能模块的布局和排版,就决定了某个产品功能模块的摆放位置,进而可以一块一块地确定原型设计的内容,使其接近最终产品的展示风格。这时候我们会用到原型设计的例子,比如图片新闻,我们可以用幻灯片效果来做,比如产品展示,我们可以用跑马灯效果来做,应该用什么样的交互效果来实现功能块的要求?展示的内容取决于产品设计者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的把握,其中用户体验是比较大的一部分。以幻灯片效果为例,是否需要设计数字导航键,是否需要自动播放,是否需要设计缩略图等,都需要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这个可以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进行讨论和交流,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别人的设计效果。比如电商网站首页的banner图片轮播效果就是幻灯片效果。各大电商网站的设计大同小异,可以借鉴。经过这三个步骤,产品的低保真原型就出来了。对于比较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使用低保真原型进行演示,编写PRD文档。这样的原型虽然没有任何交互效果,但基本上还是可以把产品功能说明清楚,结合提炼后的文档进行说明。那么我们面对的通常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所以至少需要一个中保真原型,结合交互效果来实现我们的设计目标。细化这样的交互设计,需要在产品功能模块的原型设计上更进一步,完善各个功能模块的原型,补充交互设计和基本的内容布局样式,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原型制作工具的特点和功能模块实现的确定原则每个实例原型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模块或交互效果。当你通过某种原型工具实现的时候,就会有相应的实现原理。其实原理就是让自己明白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怎么做的。不懂这一点,就无从下手。因此,在制作示例原型之前,使用原型工具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您必须对该工具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否则,如果你对一个实现需求没有想法,脑子一片空白,你肯定做不成东西。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去修炼,看看别人设计的原型,弄清楚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自己尝试去做,最后想想是否还有改进的余地。如果你真的做了很多,你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当你看到一些简单的功能需求时,只需要看需求,就会知道如何使用工具绘制原型。基本上,它几乎是一样的。当然,对于一些复杂的功能,我们还是需要理清思路。因此,在制作示例原型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怎么做,然后开始构建,选择相应的组件搭建框架。为每个功能模块准备比较详细的交互设计基础,包括添加组件元素、设置组件布局、设置组件属性(名称、大小、方向、颜色、文本等)。基础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做交互设计了。这里的设计包含了组件本身的可变效果,比如鼠标移入、移出、悬停等;交互事件,如鼠标点击触发事件、鼠标移入移出触发事件等;逻辑设置,包括判断逻辑、跳转逻辑、反馈逻辑等。这部分对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比较复杂的交互效果,思路一定要清晰,否则容易乱判断条件太多。而且交互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很多逻辑,最后都需要在你的PRD文档中体现出来。所以,无论是设计前的分析,还是设计后的总结,都是对逻辑能力的考验。功能模块从前到后串联。建议大家在设计原型之前画出相应原型模块的操作流程图,理清思路。当然,在实际产品下一定要结合实际用户的操作场景进行设计,切忌盲目主观想当然。交互效果反复调试许多交互效果不是一次性设置就可以实现的,尤其是复杂的交互效果,需要多次效果尝试,反复修改调整,最终达到最终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慢慢来,做细,如果思路正确,思路可行,那效果就一定能出。即使最后没有产生效果,你也可以反过来想。对工具的特性缺乏了解是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所限造成的。整个调试过程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东西,所以你需要做的更多,而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这些过程。这里有一个点,一些需要重复设置或者类似设置的地方,先debug一个点,这个点调试通过之后你就很清楚了,剩下的点设计起来也很快。这部分的主要目的是正确调试交互效果。主要目的是降低原型演示过程中的通信成本。对于一个动态的交互效果,当你想用一个文档来描述它时,你可能需要一页文字。所有参与者都能理解它,但用原型描述它可能只需要一秒钟。这在大家看来是非常直观的,立刻就能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基于以上步骤,产品的原型设计就会简单很多。对于产品人员来说,原型制作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得心应手的沟通工具。沟通成本巨大得无法估量。如何降低沟通成本是整个产品开发周期都需要考虑的问题。产品需求就是源头,抓住了源头,后期就会顺畅很多,这也是原型制作最重要的目的。学习原型设计的核心点就是多做。光看是学不会的。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