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云安全边界不清晰,企业怎么办?

时间:2023-03-12 08:07:18 科技观察

云计算服务消费级应用10年,服务企业级应用多年。然而,很多企业还处于对云计算安全边界不了解的状态。因此,一旦发生云安全事件,企业和云服务商往往会相互推卸责任,但最终泄露隐私数据的还是普通民众。数据上云后不会更安全如果回到十年前,当公有云厂商开始教育用户如何安全上云时,相信很多企业都担心一旦自己的数据上云云,他们将“不够”。“去”和“失控”也是当时阻碍企业上云的最大顾虑。但是,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现在访问云端已经很普遍了,很多公司都产生了访问云端是安全的错觉,但实际上多了几个开放的数据库供用户使用。企业数据。钥匙。当企业数据从私有云环境进入公有云环境,甚至在混合云、多云环境下行时,任何遗漏都可能导致数据泄露事件。这时候企业就必须知道什么内容,业务需要上云,上什么云。因为上云不会让数据更安全,只会扩大其攻击面。云安全事件相互推波助澜“既然买了你们的云服务,难道你们不应该为我的数据安全负责吗?”相信很多企业都会认同这个说法。但事实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即使企业选择了云服务商的公有云,云上的安全问题仍由企业负责,发生安全事件云服务商不承担任何责任在企业公有云上。一般来说,云服务商会说,“我们的云很安全,要是出了问题,就是你用错了……”那究竟是什么道理呢?Gartner针对一些经常丢失数亿数据的大型云进行了安全事件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并不是因为云服务商自身的安全问题而导致数据泄露。相反,几乎所有的云安全事件最终都是企业自己造成的,比如配置错误等等等等,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今年7月29日,美国大银行CapitalOne确认被黑,1亿多用户的数据泄露是由于其云防火墙配置错误造成的。云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区别那么对于云安全来说,它与传统安全有哪些区别呢?根据环境,可以从现代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基于云的现代基础架构必须包括高度定制的虚拟化环境。今天的私有云环境和公共云环境都属于现代基础设施范畴。此外,基于云的现代基础设施至少要具备标准化、标准化、自动化、少人工干预这四种最底层的能力。其次,在安全方面,基于云的现代基础设施必须能够提供完整的数据保留,包括API驱动、高层协作、不同的基础设施组件以及在公共云服务上提供的组件。部署在云端的安全产品也可以做到高度兼容。因为数据完备,可以溯源,进而实现快速检查发现的能力。同时辅以协同效应,最终可以实现分钟级的攻击检测和响应。但是,在传统的环境下,上面提到的那些东西,是可以达到天马行空的。对于传统的安全,基本上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检测到并做出响应。迁移是解决云安全的时机当人们明显感受到现代云安全与传统基础设施安全的巨大差异时,什么时候才是解决企业云安全问题的最佳时机?这是企业开始迁移到云的时候。因为这将是企业重新调整IT架构的好时机。比如之前勒索病毒肆虐的时候,一些企业或者行业明知道有漏洞也不敢修复,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知道漏洞修复之后会发生什么。因为一旦系统崩溃,生产中断,损失会更大。但进入云安全时代后,上述漏洞治理问题乃至底层安全问题,其实都可以由云服务商来解决。企业只需要考虑将业务负载设置在云端,做好云端的安全隔离即可。因此,需要把握好企业上云时机,打好安全基础。总结来说,应该说由于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基础设施也不同。但是,为避免出现云安全边界不清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云安全策略,使其具有动态性和自适用性。要完成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流量保护要从中心走向边界,甚至云的全网覆盖。再说了,数据最不安全的因素不是设备,也不是软件,而是人,但是上云的公司跟内部窃贼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