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浩的专栏:听左耳的风,他写了一段话:在职场,最好的审视自己的方法是时不时出去面试,看看自己在市场上能达到什么水平。我在现在的公司干了十年,很少去了解市场行情。我早就忘了接受采访是什么感觉了。看完这段话,我决定试一试,了解当下职场对技术的需求,为未来早做打算。我选择了求职网站拉勾。根据我目前的经验,我选择了C/C++和Android系统开发作为两个求职方向。C/C++是入门门槛比较高的语言,精通比较难的语言,属于屠龙术。我有十多年的C/C++开发经验,对此我充满信心。虽然我不是大师级别的精通,但我还是有信心拿下大部分的C/C++开发。然而,现实很骨感。提交了20多个职位,但没有人回应。薪资期望是否过高?我降低了我的期望,仍然没有回应。等了两个多星期,终于收到了面试邀请。这是一家操作系统公司,而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浏览器内核和安全相关领域工作,并没有研究过Linux内核。但是我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所谓操作系统不就是在Linux内核上做一些裁剪、定制等工作吗?它的工作应该类似于制作浏览器内核。阅读和理解源码都是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修改的,不需要太多独创性。基础扎实,对操作系统的理论有所了解,应该不难取胜。但面试不是这样。刚上来的时候,我是对方的开发者。虽然都是用C/C++开发的,但是方向还是不一样的。毕竟我没有看过Linux内核源码,也没有Linux内核开发经验,所以对一些技术细节不是很了解。整个面试非常尴尬。好几个问题我都答不上来,第一轮面试就挂了。然后等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有消息。看来以后不会再有机会了,这一轮找工作就结束了。现代社会,一方面,年轻人感叹社会固化,内卷严重,没有上升通道。另一方面,中年人想保住饭碗,看到年轻人来抢,就哭了,中年危机来了!事实上,如果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这个困境可以很好地解决,但人口统计学家不能坐以待毙。这不,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一出,专家们就警告说,中国的人口危机即将来临。中国不缺人,缺的是老人。看看隔壁。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整个社会死气沉沉,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年轻人接班,老年人退位,形成良性流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然而,这会带来双重的焦虑。中年人担心被取代,年轻人更焦虑。老了会被换掉吗?这个问题在IT领域尤为严重。由于门槛低,收入还不错,上升通道还未关闭,持续吸引着年轻人。俗话说,拳怕少壮,功夫再高明,也怕菜刀。小伙子一鼓作气,在工地把前辈们打得落花流水。当然,凡事有利有弊。现在奔波很刺激,但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会面临新一代年轻人的冲击。古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之后,都会想方设法设计一套制度,来防止别人夺江山,自己夺江山。比如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靠武力夺权的。他担心其他将领会跟着葫芦,夺走赵家的江山。所以,在宋朝,武将的地位是很低的。王朝中最无敌的王朝。作为程序员,没有办法像古代帝王一样禁止后来者进入这个领域,也没有办法阻止用人单位聘用年轻人。最后会发生什么?按照经济学理论,一种商品要具有竞争力,就需要提高其性价比。成本效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性能。程序员人到中年之后,能力提升空间有限,技术水平基本达到巅峰。这时,要提高竞争力,可选的方法就是降低收入预期。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似乎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一方面,长年跳槽惯了的程序员应该加薪。如果他们丢掉自己的价值而跳槽,那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舒服的。另一方面,即使程序员主动降薪求职,HR也不相信。这年头怎么能有一个中年人出来求职,动机不纯。如果行业还能像现在一样高速发展,需求不断扩大,这个问题并不严重。需求量大的时候,需求方自然不会那么挑剔。程序员也应该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或者向多个领域拓展,才能推迟被动退休的日子。未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谁说得清,一步一步来吧!先做眼前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