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AppStore吸血APP偷偷扣费?赶快把这些功能关掉吧!

时间:2023-03-12 01:07:34 科技观察

过去,人们对Android系统的印象是生态混乱。应用市场实行人工审核等规定,通过非第三方渠道很难在安卓市场发现有害应用。相反,一向以封闭、安全着称的苹果公司,却成了流氓应用开发者攻击的温床。在这个友好的设计和看似安全的AppStore中,有许多陷阱在等着你。会员续费,为你“无感支付”IAP(in-apppurchase)功能是苹果为方便用户购买应用内增值服务而做出的伟大发明。起初这个功能只是用来为用户购买游戏道具、充值金币等虚拟物品,后来增加了订阅功能,用户还可以用它来购买会员服务、按时间订阅付费内容/功能等。许多应用程序制造商已经看到了利用它的机会。每当我要续费的时候,发现会员还没有过期。相信很多用户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不是有人一直慷慨地给你发会员,很有可能是你被“订阅”功能给凑齐了。以某热门社交平台的会员服务为例,我们在iOS端的微博续费界面可以看到,会员服务从1个月到12个月不等,价格也不一样。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订阅一个月的会员套餐只有一个月的有效期,到期后可以根据需要再次续费。Android终端上的订阅会员按次付费,而非订阅。但是,该应用并未表明会员套餐是一项“订阅服务”。订阅一个月套餐,即每个月到期后自动续费12元。如果按三包月,就是三个月为一个周期续订,每次扣30元。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规则,在你取消订阅之前,AppStore会在你没有后续确认的情况下帮你按时购买商品,直到你卡里没有钱。当您以为您只是购买一个月的会员资格并验证您的指纹时,这种无休止的订阅就开始了。免费申请?扣费黑洞前面提到的社交平台会员还是“明码实价”的,至少在付费的时候,用户是心知肚明的。AppStore中最需要提防的就是一些所谓的“免费应用”。稍微观察一下,不难发现这些“免费应用”的恶意用心相当明显,针对的是判断力不高的儿童和未成年用户,因此往往伪装成面向低龄化的应用:比如涂色游戏、换装游戏等,进入应用后会提示解锁所有功能是免费的,粗心的用户可能会看到直接验证指纹是免费的,这些恶意应用的订阅是打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是“免费试用”,但免费期多为7天,也就是说7天后,无论你同意与否,只要你不取消订阅,App都会通过订阅功能继续扣钱。他们有的资费高达每月50元,有的采用按周订阅计费,以免用户发现月费一次性退还。高昂的手续费很可能是“熊孩子”刷爆父母银行卡的罪魁祸首。此外,还有一些“免费应用”会采用“碰瓷”策略,使用TouchID支持指纹支付。用户打开应用后,会不断弹出IAP内购验证。转到手机上的主页按钮,并验证TouchID,很可能会直接向对方付款。在AppStore中被骗?怎么办读完这篇文章,你可能要检查一下你的AppStore帐户是否被这些“流氓订阅”吸走了。首先我们要查看我们的AppStore订阅项,点击AppStore应用商店,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头像查看我们的账户信息,可以看到“管理订阅”选项。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您的订阅项目,选择您要取消的订阅,点击“取消订阅”并确认。取消订阅后,我们仍需追回扣除的订阅费。只要您在被扣款后的90天内提出投诉,您就有机会获得退款。在浏览器中输入reportaproublem.apple.com,进入苹果问题报告界面。登录账户后,您可以看到您90天内购买的商品信息,包括付费应用、订阅商品、音乐、电影等。找到需要退款的订单,点击“报告问题”右边的选项。在选项中找到“我要申请退款”,填写退款原因,然后申请会被苹果审核。如属明显恶意扣款,最快数小时内完成退款,并按原付款方式退回。重复支付陷阱谁的错?很明显,苹果已经意识到订阅费乱扣的问题。4月初,部分海外用户发现苹果微调了AppStore的订阅策略。在订阅一个项目之前,需要经过用户的二次确认,防止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自动扣款。是苹果的良心发现吗?不必要。4月20日,我们从AppStore下载了一款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似乎包含恶意订阅项目。在打开应用的那一刻,支付界面立马弹出,你连***打开应用时的各种权限都没有确认。如果用户不注意,很容易直接用大拇指在上面“订阅”。当然,为了测试是否真的有二次确认选项,我也“不小心”按了指纹。其实并没有弹出二次确认按钮,支付过程也很顺利,指纹验证后就完成了。唯一能看出这个操作可能包含订阅提醒的只是支付页面上的几行灰色小字:“取消前自动续订”,标题上更显眼的是“免费试用”字样。也就是说,海外用户看到的第二个确认选项在中国的AppStore中是不存在的。看到这个app的评价,排在前几位的几乎都是高分,而且评价的内容看似很真实,但是当我们选择“***评价”和“***评价”进行排序时,真实的评级将被显示。可见,该类恶意应用仍在“作恶”。就在几个小时前,仍有不少用户因为恶意订阅而被扣款。应用程序不得:早于或试图勒索用户;诱导用户进行非自愿购买;强迫用户分享不必要的数据;欺骗性地抬高价格;对未交付的功能或内容收费;参与任何其他内部或外部的操纵行为。Apple发布的《App Store 审核指南》开发者行为准则中已经明确指出不应诱导用户购买,但AppStore的做法显然与之背道而驰。对于用户的真实评价,苹果并未立即下架恶意应用。在AppStore的应用购买界面,也没有举报应用不当行为的选项。苹果对这些恶意订阅应用的态度,更多的是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任由其推广。当我们在AppStore中搜索关键字“涂鸦”时,测试中使用的恶意订阅应用排在第一位,出现了苹果为开发者提供的“应用内购买项目推广”。“你可以为自动续订订阅提供折扣价或免费试用,以吸引新订阅者,”Apple在其“促进你的应用内购买”介绍页面上写道。为什么苹果会采取这样的态度?同样在苹果开发者网站的介绍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自动续订的净收入结构不同于AppStore上的其他商业模式。对于订阅者***服务年的每个计费周期,您将收到订阅价格的70%(减去适用税费)。在订阅者累积了一整年的付费服务后,您的收入将增加到订阅价格的85%(扣除适用税费)。从以上文字不难看出,对于在AppStore订阅商品的用户,苹果会将订阅价格的70%减税后结算给应用开发者。订户累积付费服务一年后,该收入将达到85%。也就是说,剩下的30%和15%的费用,就是苹果向开发者收取的“AppleTax”。以我们测试的APP为例,每月35元的订阅费中,有10.5元将成为苹果应用商店的收入。根据《财富》(fortune.com)今年1月的统计,包括AppStore和ApplePay等其他产品在内的苹果服务部门2018年营收增长24%至372亿美元。苹果的营收为595.3亿美元,这意味着AppStore等服务贡献了苹果总营收的60%以上,甚至超过了硬件带来的营收。在苹果巨额服务收入的背后,这些恶意扣费收取了多少“苹果税”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也算作苹果服务收入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AppStore中找到恶意软件,其明显的目的是诱导消费者订阅。苹果表面上反对这些应用,但实际上,这些应用关系到苹果服务部门的收入,佣金高达30%,这可能是苹果不敢“玩”的原因。难的”。结语面对订阅项的陷阱,在AppStore主动整改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多加注意再付费,尤其是看到“免费试用”和“50%折扣”诱导词。如遇恶意扣款,请立即取消订阅并申请退款。如果这些渠道无法解决问题,您还可以向12321网络不良垃圾举报受理中心(12321.cn)进行投诉。希望在用户和机构的共同监督下,AppStore能够看到用户的声音,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