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3月25日报道:近日,一张疑似中国移动重组飞信业务的PPT流出,引发关注。中国移动在这份报告中指出,飞信作为中国移动用户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产品,在产品形态上与OTT业务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未来,飞信应该进行重组,演变成未来融合通信的核心产品。“微信的崛起意味着运营商赖以生存的即时语音和短信收入将快速下滑,运营商只能依靠微信带来的增量流量收入来弥补短信收入的下滑,但这显然是无法弥补的.增幅远大于亏损。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移动肯定有自己的产品,而投入数十亿的飞信有一定的基础。“中国移动的基础用户数量其实是非常有杀伤力的,现在不管是微信还是陌陌,用户最大的问题就是流量的问题。用户喜欢用这个产品,但是如果流量太大,就会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如果中国移动能在流量上给用户一些优惠或奖励,用户就会愿意使用,如果绑定到智能手机厂商,对销量来说也不是坏事的智能手机。”张仪指出。对于飞信来说,中国移动的态度转变显然是个好消息。飞信业务一直是神州泰岳营收的主要部分,毛利率较高。2009年以来,飞信业务收入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据记者了解,神州泰岳2010年营收8.4亿,飞信营收4.9亿,占比58%。到2011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2%,201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更是低至44%。国海证券分析师马金良表示,神州泰岳最初负责飞信业务发展和运营时,充分受益于飞信活跃用户数的高增长,市场也给予了公司高估值。随着IM工具的出现,飞信用户增长速度大幅放缓。市场甚至一度认为,飞信可能被中国移动边缘化,导致公司估值开始快速下滑。“短信的黄金十年已经结束,运营商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利用余热。”张毅表示,虽然飞信目前的整合并不是为了利用短信的余热,但运营商担心的是流量的流向。但鉴于飞信的用户基础和此前的大笔投资,中国移动使用飞信的业务也就顺理成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