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设计全新的动作捕捉,搭建水下3D系统,《阿凡达2》的特效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时间:2023-03-20 16:54:00 科技观察

上映一周,票房破5亿。时隔13年,詹姆斯卡梅隆终于带来了?。但名声难保。这部被影迷和影视从业者视为“救命之作”的影片,单日上座率仅为8%,甚至还远远落后于单日上座率第一周超过15%。上映前灯塔专业版显示,该片的媒体票房预计为2.2-33亿,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9.85亿。问题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被不少观众强烈吐槽的剧情部分,《文摘》编辑部也认同有剧情拖泥带水的嫌疑。此外,卡梅隆吹嘘的技术也没有让大家失望。画面和特效还是相当震撼的,尤其是考虑到这次“水下3D拍摄”的难度飙升了数倍。在一些采访中,卡梅隆还透露了一些拍摄花絮,比如水下3D和新的动作捕捉系统,比如用索尼VENICECamera构建新的摄像系统等等。卡梅隆表示,由于在这次拍摄中使用了大量新技术,工作量非常巨大,需要制作单个镜头的数百个版本才能拍出令人满意的画面。接下来,就让我们和文摘菌一起,逐步揭开《阿凡达2》的面纱吧~实时渲染,动作捕捉大升级!一般来说,特效电影中的动作捕捉需要演员穿着带有标记的特殊服装,这些标记可以将红外线反射回固定摄像机,供动画师稍后为角色创建数据点。在中,动作捕捉是在名为TheVolume的动作捕捉台上完成的。虽然高清摄像机为动画师提供了详细的动作镜头以完善演员的身体动作,但120台固定摄像机同时捕捉演员的位置和动作。在此基础上,卡梅伦还进行了两项关键创新。首先,在每个演员的头盔上安装一个小型摄像头,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演;其次,虚拟摄像机可以实时渲染出演员最终的CG角色和周围环境,由于可以任意方向拍摄,所以被称为摆动摄像机。卡梅隆表示,虚拟摄影机可以让导演像指导真人动作场景一样引导计算机生成的场景。他不仅可以实时看到演员扮演的角色,还可以随时调整场景位置。全新动捕系统TheVolume的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演员,在布景设计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拍摄场景布景时,可以使用虚拟相机在虚拟场景中进行预览。演员的拍摄部分结束后,导演可以通过音量选择表演的最终镜头,包括从一开始CG角色所表现的人类情感的特写镜头,最终由WetaDigital(视效公司)渲染).如何拍摄水下3D?水往往被影视工作者视为最难拍摄的元素之一。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海啸奇迹》到《水形物语》到《罗马》,水的摄影总是充满挑战。在中,卡梅隆给出的答案是直接发明新一代3D水下相机DeepX3D,一款使用特殊Nikonos水下镜头的RED相机。该系统在镜头周围没有外壳,避免了失真,也没有由于色差、像面曲率和光学外壳引起的散光。DeepX3D系统使用EpicDragon摄像头,消除了球形端口或外壳,从而使6K传感器的清晰度提高了10倍以上。它也是唯一提供超高清质量的水下3D系统。对于立体拍摄也很重要,它有一个可调节的立体支架(IA),范围从0到75毫米,带有获得专利的湿式(浸没式)分束器,以防止失真和分辨率损失。卡梅隆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水下拍摄系统。看过电影的观众应该都知道,电影中有很多水下戏份。而这些水下戏,基本上都是在水下拍摄的,在一个90万加仑的水缸里。水箱模拟了不同的洋流和海洋运动,演员们还采用了水下表演捕捉的新形式,将水下拍摄和表演捕捉相结合。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光线和水的反射对拍摄造成的干扰,剧组还在水面上铺了一层白色塑料球,让光线透过,同时消除反光。拍摄过程中,演员们还练习了“屏气神功”。由于潜水设备产生的水肺气泡会在表演捕捉系统中产生过多的噪音,演员们不得不屏住呼吸在水下表演。据了解,西格妮·韦弗能够在水下拍摄超过6分钟,而凯特·温斯莱特则以惊人的7分14秒打破了汤姆·克鲁斯保持的电影最长屏气记录。有这么多的水流体,模拟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场景中的水流运动在Weta系统上花费了两周的时间,这还不包括最终渲染所需的数百万处理器小时。然而,尽管在水中进行了漫长的修剪并使用了大量的水,但影片中几乎所有的水都是计算机生成的。与水有关的特效镜头占总数3240个中的2225个,所有存储数据总量达到18.5PB。技术会成为电影的未来吗?可以看到,《阿凡达2》引入了很多新技术。而观众最能直观感受到的可能就是动态帧率了。顾名思义,动态帧率意味着电影以两种帧率播放。部分重头戏帧率高达48帧,动作更流畅清晰;文戏部分还原为24帧,突出“电影感”。但对于高帧率电影,业内一直有不少反对声音。曾有电影业高管表示,卡梅隆本人作为技术迷,非常愿意将动态帧率等新技术融入电影,但人们是否愿意接受高帧率下的细节,还有待观察。极具争议性。同时,这样的技术也遭到了斯皮尔伯格等好莱坞大导演的反对,认为这是在破坏电影感。当李安拿出《双子杀手》时,这种高帧率模式确实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但一直没有在行业内形成新的风潮。也许更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驱动票房”的时代可能已经结束。《金刚》《指环王》《猩球崛起》,以及大家比较熟悉的漫威系列,特效逐渐成为好莱坞大片堆砌视觉奇观的必要手段,而全球观众在经历了疫情的“冷静期”之后,想必对这种视觉轰炸有一定的了解。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