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制造业破局之年。4月18日,2022年一季度工业发展数据出炉。其中,一季度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016年以来的最高值。中高端制造业正在发展出色地。面对疫情多点蔓延、供应链短缺等诸多不利影响,中国制造业整体稳中求进。数字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迎难而上,逐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效、智能、绿色、低碳的优质产品。发展。 近日,联想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事业群(ISG)中国举办线上研讨会《联想新IT引领制造业“数智化”破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童友豪、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中钢研数字化中心主任苏杭集团与联想ISG中国大制造行业总监宋涛,来自“政、产、研、商”不同领域的四位嘉宾聚焦制造业数字化智能的突破口,并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国家政策、产业环境、数字化转型需求、绿色低碳转型等角度。 系统思考:梳理业务架构,理清数字化场景《对症下药》 》如果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算法、算力、数据、场景四大要素进行梳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场景第一,数据是第二要素。”苏航在研讨会上提到。基于多年的行业积累,苏航认为算法和算力可以通过外力提升,但面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复杂、细分场景众多的现状,最大的障碍是传统企业需要攻克的是如何梳理业务的数字化场景。 “对症下药”是宋涛在研讨会上提到的解决方案。作为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联想在自身转型过程中积累了行业最佳实践。内生的实践经验成为联想赋能制造企业的独特优势,降低了联想与制造客户沟通的壁垒。面对汽车、钢铁等特殊行业的个性化需求,联想也积极深入客户,与客户共创探索。同时,联想还针对一些常见的客户问题打造了一套通用的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联想正通过“内生外化”不断树立行业标杆实践案例。 联想的制造业转型方法论浓缩为联想智能制造“十八技”,在《2022联想制造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得到充分呈现。宋涛在研讨会上介绍,“十八般武艺”是联想结合工信部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和麦肯锡灯塔工厂两项标准形成的智能制造标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建设智能工厂,形成智能制造,实现数据互通和可视化;二是提升端到端透明度,按业务流向打通数据。三是利用数据能力,助力预测洞察。最后,智能决策。在这四个层面之上,联想也有相应的场景解决方案。 联想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十八般武艺,来自《2022联想制造行业白皮书》 目前,联想与中钢研集团共同打造智能计算平台,是IT企业与制造研发部门合作的代表案例。中国钢铁研究总院在钢铁材料的研发模拟方面对计算能力有着迫切的需求。联想与中钢研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CISRI-Dlab材料云计算系统的主要建设任务,创建材料与工艺、测试与研发工作的数字化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可满足硬件、10个以上多节点大规模计算任务同时进行所需的网络和存储需求,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突破创新:充分利用生态的力量,培育壮大“专、特、新”制造企业合力。“专精特新”具备专精特新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是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供应链和产业链韧性的创新主力军。研讨会上,多位嘉宾就如何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制造企业进行了探讨。 童友豪对“专精特新”的内涵和方针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童友豪说,“专、专、新”这几个字是一个系统。企业要把创新渗透到具体领域,不断扎根、深耕、创绝技,为特定客户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到今年年初,各部委出台了20多项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的产业政策。要努力通过多种形式把这些利好政策传播开来,让“专精特新”的企业知道、用好、用好产业政策。 作为全球ICT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联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联想正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平台等多方面的支持。联想供应链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35家,单项冠军企业15家,产品单项冠军7家。通过联想创投,联想已成功投资200多家优秀科技企业,其中近40家成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10余家被投企业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公司。 另一方面,联想也在积极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生态,协同参与客户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培育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苏杭分享道,“在联想与中钢研联合打造的智能计算平台建设中,得益于联想成功的生态,有很多优秀的IT中小微企业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新财年,联想ISG中国还发布了“1248”战略全景图,四大客户战略之一的“中小企业客户战略”也将进一步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长期布局:绿色低碳转型,为未来创造可持续发展 “双碳战略”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突破的又一长期重点任务《“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以降低单位工业广告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标到2025年减少18%。 不过,现阶段制造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宁振波透露,中国单位GDP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改变当前制造业高能耗、高成本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变思维、精益求精,运用数字化手段和能力,将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长期逐步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中国第一家从事低碳实践的科技企业,联想有四家工厂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也得到了工信部的认可。是业内少有的绿色制造体系。大满贯企业。联想20年高性能计算经验,形成以温水散热技术为核心的减碳解决方案,可将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1以下,帮助数据中心节省42%的电费并逐年减少排放。 联想的绿色技术正在帮助众多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低碳转型。例如,联想为大型钢铁企业潍坊特钢搭建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和能源管控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并为加工提供了高性能、高可靠的服务器庞大的数据流。在强大的算力支持下,在实现零碳转型的同时降本增效。如今,潍坊特钢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3.3万吨至13.6万吨,实现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视角:科技创新赋能,用数字化推动制造业人才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改进制造业生产方式、优化制造业的手段配置产业资源,促进绿色发展。但本质上,这是一场事关人的创新革命,无论国家政策或战略如何,最终都会回归到人身上。会上,与会嘉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先进技术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制造业如何培养数字化人才,探索转型之路。 宁振波结合自身企业调研经验,分享了“放下铲子,拿起鼠标”的转型观点,提出制造企业运用科技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绿色化。苏航分享了三一集团的实际案例。在集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三一提出了“333”转型口号,即产值翻三倍,工程师数量从3000人增加到30000人,工人数量从30000人减少到3000人。这背后的内涵,就是把以前的人与人、人与机器的关系,转变为人与数据的关系,让人去处理数据,用数字化来创造人才。 其中,联想还坚持“以人为本”,助力三一集团加快建设“灯塔工厂”,助力三一集团建立涵盖研发、制造、操作,和服务.通过采用搭载SAP系统架构的联想服务器,以数据驱动业务,工人生产效率更高,工程师基于整体实现流程管理和优化,使工厂整体效率提升30%以上%。三一集团过程信息化总部总监吕青海曾分享道:“对于车间现场,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让工人拿着椅子坐下慢慢喝杯茶,也要让系统和设备运行业务由数据驱动。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干预。”在联想的帮助下,三一一直走在数字化的前沿,陆青海心中的愿景也逐渐变成现实。 宋涛总结道,“三一重工‘以人为本’的一面数字化转型是重新建立数据元素和劳动力元素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需求端,数字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制造企业从消费者的角度生产出更符合需求的产品;在供给侧,数字技术可以优化企业生产全流程,减少简单重复劳动,帮助人们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实现产量和效益双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制造具有全球影响力,是世界上最受认可的标签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工业将凭借强大的韧性,完成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长期转型,实现中国智能制造的伟大飞跃。联想企业科技集团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科技赋能中国智能化转型”的愿景,为客户提供绿色、高效、敏捷的“新IT”智能基础设施,推动联想企业科技行稳致远发展。我国的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