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当主播,还在试用期。我需要粉丝帮助我,否则如果我的表现达不到要求,我就会丢掉工作。”主播惯用的伎俩之一,通过一系列的诈骗手段骗取他人充值打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四部检察官翁银云告诉记者。6月27日,在新耀东方2021上海网络安全博览会上,检察官翁银云向社会公众分析了新形势下网络犯罪的趋势和特点。她说,近年来,随着打击和控制网络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大,网络犯罪特别是电信和网络诈骗的高发区域得到遏制,但网络犯罪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呈现出产业化、网络化、信息化等特点。跨区域化。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法律不能“合法法国化”。检察官翁银云表示,网络犯罪案件由于成本低、易复制等特点,一旦构成犯罪,对社会的危害要比传统犯罪更大。因此,普及普法,提前防范,是预防网络犯罪的重中之重。今年5月10日至6月16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活动。严厉打击“威信”。全市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官进校园、进广播站、进街道、进银行等“四进”活动开展反诈骗宣传。让群众了解目前的诈骗手段,提前预防上当。图:“四进”电台,左翁银云,她也总结了一些宣传法的经验,比如情景剧的形式可以更好的揭露网络犯罪手法,群众看的时候会觉得有趣、有耐心,从而提高对相关诈骗手法的警惕性。类似的以爱心为名“杀猪”,诱骗受害人投资虚假网络理财的案例不胜枚举。检察官翁银云表示,在此类投资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通常是“久钓大鱼”,先诱骗受害人小额投资,尝到“甜头”后再投入大笔资金“屠杀”。图片:“上海检察院”公众号发布反诈骗情景剧多部门联合“会诊”网络犯罪案件,特别注重与检察科技融合,加强对电子证据的分析研判,确保犯罪没有白费,也没有放纵,比如虚假平台投资诈骗案,翁银云介绍,此类案件通常是团伙作案,内部层级明确,分工明确。从一级、二级、三级代理到业务员,系统庞大,上百人,在办理此类案件时,会有大量电子证据,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关键信息证据量定罪,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联合“会诊”。在以往的影视剧中,从事网络犯罪的可能都是掌握高端技术的人,但在现实中,通过黑灰色产业的模块化,很多技术可以外包,骗子可以进行诈骗没有掌握高端技术。图片:黑灰实业公司越做越精。在她办理的多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诈骗者学历不高,但借助模块化、工业化的黑灰技术,诈骗者可以轻松实施诈骗行动。2020年12月,上海市检察院聚焦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在赋能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智联检察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徐汇“西岸”基地(人工智能犯罪预防研究基地)和普陀“长风”基地(网络犯罪惩戒研究基地)组成,同时设立网络犯罪调查中心。团队打造智联检察专家智库,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探索检察机关规范网络犯罪的有效路径和制度,建立全方位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检察机制。图片:上海市检察院知联检察研究中心数据安全法是网络犯罪的“前置防火墙”。会上,多位发言者还提到,网络安全离不开数据安全。对于检察机关来说,《数据安全法》等行政法规是网络犯罪案件的“早期防火墙”。检察官翁银云表示,“刑法是网络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期待相关行政法规的出台,充分发挥行政法规的先发制人作用,更好地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罪行。”翁银云告诉记者。将于9月1日实施的和正在制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都是针对网络犯罪案件的“前置防火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