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资费新政:三巨头压力大,短期降价仍有争议该政策将赋予运营商充分的自主定价权,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资费的作用。那么,电信资费能否从此“瘦身”成功呢?新政有哪些亮点?全面从用户角度出发,保障用户选择权工信部、国家发改委9日联合发布《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通知指出,电信业务资费全部实行市场调节价,电信企业可自主制定具体的资费结构、资费标准和计费方式。同时,为切实保障用户权益,通知对运营商资费方案设计、宣传推广、协议签订、精准计费等提出了多项要求。“有人认为政策形式大于实质,但我认为这是一次重大调整。”著名电信行业分析师傅亮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之前是事前监管,现在主要是事中事后管理。显然是监管上的进步。而且,算上虚拟运营商,全国至少有20家运营商,都在管,政府实在是太忙了。飞象网络CEO项立刚表示:“这意味着中国终于进入了电信资费市场化时代。”最大的变化是,“看得见的手”让位于“看不见的手”,运营商可以自主进行价格竞争,相关部委也不能过多干预。“不仅如此,文件中还有一个细节也是一个亮点——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充分保障用户的选择权。”艾媒咨询CEO张毅表示。例如,“电信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限制用户选择指定资费方案”、“鼓励电信企业为城乡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加优惠的资费方案”等。张毅告诉记者,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经营者存在虚假宣传。比如一个新业务,从广告到业务办理,再到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差距很大。新政有望解决这些潜在问题,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基本、虚拟运营商“混战”?三巨头利润或将承压,倒逼企业转型近期,虚拟运营商的话题尤为火热。这一公告的发布,让这一新兴业务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表示,新政对虚拟运营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如果三巨头降价,虚拟运营商购买的优惠价格也会降低。当然,我们永远不会打价格战。我们强调价值服务,希望打一场“价值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电信市场发生了很多大事,不仅有虚拟运营商开闸,电信业务也由业务转增。此外,这一新政策还会形成叠加效应并且也会对运营商的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傅亮表示,未来三巨头的收入会增加,但利润压力会很大,倒逼企业转型。这是否意味着电信市场将出现一场“混战”,或者第四大运营商的诞生?中日3G应用研究所执行所长严兵告诉记者,这很难说。中国市场的发展路径与日本不同。3G时代,日本的虚拟电信运营商围绕四家传统运营商蓬勃发展。现在有数百个,为用户提供各种套餐。日本电信市场的优点是很有序,缺点是很沉闷。虚拟运营商从传统运营商那里分得一杯羹后,并没有超越或取代传统运营商的雄心壮志。相反,移动互联网爆发带来的市场变化更为显着。业内人士认为,假设国内某家互联网公司成为虚拟运营商,可能会赶超三巨头。然而,新政并非对所有增值业务都有利。263(20.27,0.26,1.30%)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景海表示,过去单纯依靠价格竞争的企业,未来将面临更大压力,受损概率将加大.相反,真正靠差异化、以特色业务取胜的企业,是不会受到挤压的。普通人能得到什么好处?资费短期内能否下调,业界尚存争议资费不明、漫游费高、月底流量清零的现象是否会消退?以后还会有更多170开头的号码吗?市场化会引发价格战吗?这些都是新政出台后不少消费者心中的疑惑。张毅表示,未来电信资费肯定会下降,文件中还明确提出“电信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资费透明度”。不过,互联网流量月结等问题不一定马上就变,有可能改成季度结清或者余额返还,但肯定会比现在灵活。“据我所知,运营商已经在想办法了。”邹学勇表示,未来虚拟运营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现在的市场竞争不能只靠价格战,而要灵活设置套餐,把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此外,在项立刚看来,除了价格战,电信资费短期内很难下调。因为长期以来,政府都是“管高管低”,关税的降低是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的。现在运营商没有太大的降价空间和能力。“价格水平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利益背景下的供需平衡,市场化不是一纸文件就能立马实现的,能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利益,还要看后续的发展。”张敬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