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智能计时、图片识别……AI为你的春运保驾护航!

时间:2023-03-17 01:08:43 科技观察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运旺季,你买票了吗?我可以请假吗?你准备好接受亲友的“三问”了吗?尽管很多人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但据艾媒咨询的《2018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专题报告》数据显示,72%的受访者表示,回家是春节出行的主要目的。改变主题。但火车出行者购票难,汽车、摩托车出行者行车安全堪忧。此外,春运期间人员拥挤、信息提醒不准确、道路交通拥堵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所有返乡的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交通管理能否变得更智能?环保、便捷、高效、可见、可预见是我们对智慧交通的一致期待,但实现智慧的途径却很复杂。除了运用新一代传感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还包括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和高速公路的智能化管理。今天我们不妨换个思路,以春节自驾回家的方式,以沿途遇到的常见问题为案例,看看智慧交通的愿景如何解决痛点旅行的实现是一步步实现的。1.堵在出城路上,焦急万分,春节放假,火车票一票难求。我终于决定开车回家。没想到一拐进大路就被堵住了。前方路口车水马龙,红灯长时间不变,绿灯只闪几秒,三四分钟只能移动半米。等了十多个红灯,连一小段路都过不了。这种磨磨蹭蹭的堵车经历,被形容为“老少离乡还乡”。虽然导致道路拥堵的因素很多,但在2016年互联网企业布局智慧交通时,智能红绿灯成为各家企业的切入点。阿里的“城市大脑”主打智能交通,而智能交通的重心在“信号控制”;滴滴智能信号灯也部署在多个城市;百度智能信号灯研判平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交警信号系统平台数据与互联网数据的二级互联,互联网企业正以信号为切入点布局智能交通市场。智能红绿灯的本质是一个全智能化的交通综合管控平台系统。其大致逻辑是通过摄像头和红绿灯来感知路口行人和车辆的真实情况。基于延长路口绿灯配时,相应缩短其他路口绿灯配时的思路,制定一套配时优化策略。这样可以提高拥堵路口的通行效率,同时可以节省其他路口的绿灯时间资源。浪费。目前,许多城市都推出了智能红绿灯,并有不同的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据相关媒体报道,该优化系统的上线后,应用区域内路口通行效率提升了5.7%-11.8%。随着技术的逐步完善,Item数据统计可能会有更明显的变化。2.两辆私家车相撞。他们被困在路上,拒绝移动汽车。他们缓缓前行,终于找到了其中一个受阻的原因——一辆本地牌照的SUV与一辆外国牌照的轿车相撞。划痕,汽车保险杠和车门轻微损坏。这是一起小事故。双方拍照取证。相互核对证件并留下联系方式后,应立即离开现场。但由于该车司机是外地人,不了解事故应急政策,坚决不撤离现场。双方在路上胶着。起身,让原本不平坦的道路变得拥堵起来。对于这种常见的突发情况,很多城市交通部门选择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建立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辅助治理。当路况异常时,系统会及时弹出预警,显示拥堵源头、编队时间和速度,并形成回放,让指挥员及时掌握编队过程随时拥堵。同时,系统会自动打开拥??堵点附近的警力资源,指挥员可以调派就近的警力赶赴现场处置。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指挥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直接看到事故双方的车牌,系统会智能关联车主信息,分控中心呼叫车主。以贵阳市为例,贵州省公安厅交管局与清华数据研究院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团队联合开展了复合型大数据交通态势感知智慧指挥中心研究,重点围绕利用交通仿真、大数据学习、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融合多达100种跨境、多类型、多来源的大数据,实现交通态势和交通风险感知,实现交通安全管理从被动事后应对交通风险主动预警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处理和快速引导,从而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优化交通管理和治理。该系统已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和去年春运期间的拥堵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前车涉嫌违法,被警察拦下。开车经过某路口时,警察突然出现,要求检查某车。迷惑。原来,当这辆车经过之前的路口时,市交警大队指挥中心的卡口式报警器立即发出提示:这辆车“携带”了180条未处理的交通违章记录,于是民警迅速锁定了位置并抓住了它。很多司机抱着侥幸心理在路上违章驾驶,会认为交警这么忙,路上车那么多,我有车牌不应该被查,无证上路.但通常这些司机会开几公里,交警才能拦住他们。如此高效率的背后,得益于各类智能设备应用和后台数据的强大支持。以济南交通为例,目前,济南交警部门依托市交警支队打造的“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以“指挥中心”为指挥,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公安交通智能综合管控平台”实时预警、“指挥调度平台”快速响应处置,构建现代交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智能化管理综合效能那些违法的司机和车辆,早就被交警纳入重点管控范围,一旦这些人和车上路,交警就可以抓捕,重点查控。在各个检查站,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杜绝交通违法行为,也为百姓安全出行筑起科技屏障。4.差点撞到横穿马路的行人。行至绿灯路口时,突然有行人强行横穿马路。路怒综合症:这种既不看路况又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活该被打?不少司机呼吁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规行为进行强制管理。虽然目前实施难度较大,但抓拍闯红灯违法行为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已得到广泛应用。以南京为例,南京交通采用的“行人闯红灯人脸比对及交管报警设备”,采用视频采集和人脸抓拍,对闯红灯人员进行人脸抓拍,提取面部特征,并将数据发送到人脸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人脸动态比对、预警等功能。安装在南京淮海路与洪武路交叉口的信息大屏,将实时发布闯红灯人员的特写照片,并带有语音提示、语音威慑、警示等功能,进而揭露此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整套设备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据了解,当行人闯红灯时,整个违章过程会被三张照片拍下:第一张照片:当斑马线显示为红灯时,行人闯红灯。这时,路口设备会提醒过马路的行人:“您好,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闯红灯”;图二:当行人无视声音提示继续闯红灯时光,摄像装置会继续拍照;第三张图:当行人走到摄像头视野下方时,曝光装置会发出急刹车、车辆碰撞等声音,震慑行人,希望警示当事人返回到路口,再拍一张闯红灯行人的照片;第四张照片:此时行人闯红灯的违法事实已经全部记录下来,设备会截取一张行人闯红灯的照片红灯行人特写图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和分析行人的全貌特写照片可以从前三张图片中选择,面部特写被捕获并叠加在图像上。5.高速收费处禁止停车。摄像头准确识别车牌,最终出城上高速。收费站大排长龙,使用ETC通道的车辆快速离开,没有任何障碍。感觉享受了高速VIP待遇。传统的高速收费系统需要专人坐在收费站,一杆一车,有时还需要找零钱支付现金,费时费力,收费站排长队节假日门口。现阶段,随着智慧交通的深入发展,安装ETC的车主无需等待、无需停车,即可快速通过高速收费站。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收费站ETC车道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信,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收费站进行后台结算处理。银行,使车辆无需缴费即可通过路桥收费站。停车和缴纳路桥费的用途。2018年8月,全国首条高速公路主线ETC自由流动在广东省广珠西线南丫站建成开通。预交易的应用场景也将提高ETC通行车辆的速度和收费广场的通行效率。但由于ETC在我国的使用率较低,为了解决高速收费拥堵问题,现在很多高速收费站都开通了电子支付方式,部分收费站甚至可以实现无感支付。今年1月15日,广东省交通集团旗下高速公路收费站实现无感支付全覆盖,全省2200条车道上线。车主只要绑定车牌和缴费通道,车辆出站即可自动扣费,整个过程可在3秒左右完成。6、高速公路遇到大雾高速公路上,一路顺风顺水,夜幕降临,进入山区,难免会遇到冬季高速公路上的“流量杀手”——大雾。尽管打开雾灯降低了车速,但能见度的骤降还是让司机心惊肉跳。秋冬季节是团雾的高发季节。由于“团雾”预报难度大、区域化性强,很难提前通知或警告车辆。当司机意识到有雾时,他已经进入了团雾的中心。有时驾驶人员刚从一团雾中走出来,下一团雾却在不经意间袭来,让人防不胜防。为解决大雾带来的出行隐患,多山丘陵的四川省早在2014年就开始试点雨雾安全行车引导系统,利用安装在道路两侧的“小黄灯”提供过往车辆的交通安全指引。2017年,新高速公路智能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小黄灯”升级为智能桩,每20米左右安装一次,内置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预警路况该平台。2018年,这个“秘密武器”首次在春运中使用。大年初一上午,雅西高速托屋山段遭遇浓雾。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指挥员点开实时画面,发现路面有点雾霾,智能桩“小黄灯”亮起,车辆行驶速度明显减速了,他赶紧给四川雅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打电话,提醒大家注意该路段的巡逻。同时,从其他高速公路转入成雅高??速的司机,会发现托屋山路段“雾中慢行”的行车提示及时出现在信息电子显示屏上。7、不可避免的疲劳驾驶可能伤害他人和自己长途驾驶,疲劳驾驶是无法避免的。靠着激烈的音乐、抽烟、降下车窗,已经无法解决困倦。这时候,司机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指令,提醒他去最近的服务区休息。基于机器视觉和智能视频分析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防疲劳车载系统多针对公交车和货车司机,可以自动识别司机吸烟、打电话、疲劳驾驶、分心、跟车太近、偏离车道、超前等行为。通过摄像头的碰撞警告。对危险驾驶行为进行主动报警和提醒,解决驾驶员在长途驾驶中状态波动太大,容易分心的问题。在AI技术层面,整个系统采用人脸识别、肢体动作识别、物体识别、OCR文字识别、视频智能分析、数据智能管理等技术,全面了解驾驶员的面部表情、动作,以及车外的路况,多维管控,主动提醒环境和车牌。在2017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亲自演示了Apollo的疲劳驾驶监测系统。首先,系统识别谁是正确的司机。手机来电时,AI会提醒:请专心开车,手机也会开始提醒他不要看手机。行驶两个小时后,如果司机感到困倦、打哈欠,AI会提醒:请注意行车安全。当司机困得睁不开眼睛时,AI会提醒他:当检测到轻度疲劳驾驶时,小度会为你推荐一首歌曲提神,播放欢快的歌曲帮助司机提神。如果司机还是很累,AI会自动导航到最近的服务区。春节长途驾车,经历了大堵车、被路人惊吓、夜间大雾。精神由紧张逐渐放松。得益于AI的提醒,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司机安全回家。尽管人们一直对AI技术充满争议,但家中年迈的父母看到他们平安归来,还是忍不住说出千言万语来论证AI的价值。黑科技背后——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迅猛,未来产业生态将跨界融合。事实上,以减少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应急处理为目标的智能交通系统(ITS),自诞生30多年以来,已不再是新鲜词汇。就目前情况而言,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和应用的前列国家。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ITS系统的框架,在重点发展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不再局限于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问题。与国外智能动态交通系统相比,我国智能交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正如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所说,“智能交通是一个与国情高度相关的领域。”由于人口基数大、交通网络密集、交通条件复杂,我国至今仍是交通事故高发国。为解决这一沉重的社会问题,工信部将“智慧交通”列为物联网十大示范工程之一。工信部提出的是“智慧”而不是智能。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智慧交通”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人、车、路、环境三者和谐相处,使交通发展更现代化、更能与时俱进的一种新型交通发展形态。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交通秩序和交通环境,是多元智能交通的形成。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已基本完成智慧交通中期建设,建成综合指挥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研判中心,实现了所有系统的集中控制、所有信息的集中展示。数据,并进行综合统计查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GIS地图的扁平化指挥调度。国内中小城市基本完成初期建设,外场设施设备和各类基础应用系统基本建成。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企业的进入。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高端城市智能交通项目235个,顶层项目市场规模合计68.1亿元;截至2017年,全国千万级城市智能交通项目达1087个,市场总规模达68.1亿元。项目市场总规模190.08亿元,市场项目平均规模约1748.68万个。截至2018年10月中旬,全国涉足“智慧交通”产业的企业数量接近1090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累计融资总额已超过2亿元。从目前来看,国内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已逐步从早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区域差异明显。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需求复杂,覆盖面广,细分市场多,市场集中度低。整个行业没有一家龙头企业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出行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完善化、智能化的服务,将是智能交通系统服务大众的重要方向。这些服务的提供,加速了交通产业生态系统的跨界融合。未来,汽车制造、汽车服务业、交通运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交通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