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知名分析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到2030年,也就是10年后,将有2000万制造业世界上的工作岗位,将被工业机器人取代。对于每一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机器人,平均将取代1.6名人类制造工人。电子制造巨头富士康在其生产高峰期共有130万工人。近年来,郭台铭积极谋求“工业4.0”转型,并在采访中提到“未来5年,80%的工人将下岗或培训转型”。为此,在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中,机器人工人已经在郑州工厂、成都平板工厂、昆山、嘉善的电脑/外设工厂投入使用。仅2016年,富士康就将昆山工厂的工人数量从11万人减少到5万人,直接更换了6万名工人。机器人、机械臂、工业AI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感受到工业4.0的梦想似乎指日可待。工业机器人:并非完美解决方案2018年年中,美国通用汽车旗下的耐世特凌云芜湖工厂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故。一名39岁的经验丰富的操作员正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为搬运机器人更换工具,机器人突然无故启动,操作员被搬运机器人夹住无法脱身。虽然被同事及时救出,但因伤势过重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图为涉事机器人,说明涉事机器人为工业搬运机器人,外形像起重机,手臂粗壮,用于抓取和搬运重物。机器也有机器的不稳定性,人也有人性的弱点。半监督工业AI:人机搭配,不累活。工业装配在制造过程中看似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工序,但在现实中会面临重复繁琐的步骤,还可能因人为因素出现一些遗漏和错误。一家名为InvisibleAI的美国初创公司利用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来规避这一环节的隐患。InvisibleAI推出了基于摄像头的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可以应用于工厂的生产线,通过视频监控工人的装配过程,并在出现错误时及时提醒。在测试中,安装散热器工人的实时监控与具有视觉算法的摄像头相结合,是系统构建和部署的重要过程。通过这个计算机视觉平台,打造了一个严谨高效的员工助手。通过对实时视频的分析,可以跟踪工人手腕、身体等部位的姿势和动作。在没有传感器的情况下,它可以与标准机芯规格进行比较,并指出组装过程中的不规则之处。该系统还可以识别工作流程中的其他问题、缺少零件、损坏等。安装在员工办公桌上方的摄像头利用芯片组,InvisibleAI能够为其平台制造功能强大的低带宽摄像头系统,同时分析比其他解决方案小100倍的机器学习模型。从一个简单的网络仪表板,可以看出哪些组装步骤有问题。系统显示面板:如果有漏步,会报警。有了这项技术,装配工人可以及时得到帮助,明确生产过程的正确流程,避免错误和遗漏。InvisibleAI的早期合作伙伴包括著名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在今年1月的丰田汽车大会上,InvisibleAI也被强调为四大重要技术之一。使用机器人来帮助工业生产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使用基于视觉的解决方案进行提醒和机器人直接干预的方式还是有一些区别。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普通机器人正朝着协作机器人的方向发展,其中以协作机械臂最为常见。当机械臂承载重物,用机器人或机械臂代替操作人员时,对技术的迭代和快速应用有着极高的要求。对于工艺标准相对成熟稳定的产品,如汽车、大型机械等,机械臂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加快生产和装配过程。但对于手机、游戏机等更新速度极快、制造工艺要求严格的精品,改造调试机器人的成本远高于人工。Invisible,一种基于摄像头的视觉处理解决方案,本质上保留了人工操作,而是通过计算机来提醒和规范人的行为,这在需要手艺的工作中还是很有用的。工业4.0何时实现,我们还不知道。但无论是“机器换人”还是“人换机器”,工业AI都在朝着更实用的方向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