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网消息:4月12日,央行召开2021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新闻发布会。先后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和北京冬奥会场馆开展。到2020年10月,新增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地区。去年4月,央行官网发布了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的消息。一年来,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试点城市相继启动试点。共举行了8轮数字人民币测试活动。累计发放红包1.5亿余元,超过120万人次参与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数字人民币已落地包括商超、生活服务、日用零售、交通出行以及校园、医疗、电商、物业、公益、加油、跨界等主流线下使用场景。边境、汽车维修、保单、多种线上线下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机票、客运票和船票。4月18日,央行副行长李波在2021博鳌亚洲论坛“数字支付与数字货币”分论坛上表示,央行正在考虑更多场景、更多城市开展试点,比如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期间,数字人民币不仅会被国内用户使用,也会被国际用户和国际宾客使用。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必将延伸到更多的城市、更多的应用场景。但经过八轮试点活动,各试点地区在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上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疲态,存在一定的乏力。同质化,缺乏更典型的应用和特色案例,后续几轮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那么从试点和应用落地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后续推广应该在哪些方向上加强和下功夫呢?首先,要继续扩大试点应用城市,持续推进试点活动开展。目前,数字人民币虽然支持了“10+1”试点城市和地区,但只有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前4个城市实际开展了相关活动,其中首批雄安等城市,包括第二批,尚未开展试点活动。与此同时,还有更多一二线城市积极表态加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间如何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将是接下来要做的重点。二是要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反映差异化和错位发展。目前,各地试点大多采用“抽签发红包”的形式,且多以零售支付场景为主。未来,一方面可以突破零售支付应用场景的限制,尝试在个人所得税缴纳、医疗挂号、个人缴费、专项资金等场景进行测试;深圳罗湖第二场活动以全场优惠的形式开展。未来甚至可以细分到不同的行业,采取不同的优惠形式。此外,不同城市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实现错位发展。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积极探索跨境消费场景,西北城市可以探索农林牧场景应用,沿海地区可以探索海上物流和应用石油贸易场景等。第三,数字人民币需要区域联动,甚至全国互联互通。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大多以地方为代表,开展区域性试点活动,活动仅限于本地区。但“数字人民币”的定位是M0,是对现金的补充。试点到一定阶段,需要体现现金的普遍性和多功能性。据移动支付网消息,上海将在5月5日购物节期间举办数字人民币活动,并将与苏州合作,共同举办相关优惠活动,首次实现数字人民币活动区域联动。最后,数字人民币在B2B、企业结算、跨境支付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数字人民币采用零售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小额、零售等使用频率高的场景,尚未全面扩展到更大的B端应用。但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它在企业结算和B2B场景中也有着广阔的空间。此前,大连两家燃料油贸易公司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方式在航运数字化平台——海联商城完成了一笔燃料油交易结算。这是国内首个企业间B2B平台数字人民币结算。应用。数字人民币其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未来将扩展到企业结算和B2B领域,提高结算清算效率,增加企业透明度。跨境支付是另一个最受关注的领域。目前跨境支付市场交易结算速度慢、成本高,数字货币天然具备克服这些问题的技术优势。3月30日,深圳市政府、深圳市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行、中银香港在内地率先完成香港居民使用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使香港能够居民往返深圳时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并完成支付。.本次测试成功建立了香港居民使用数字人民币往返深圳的跨境支付场景,进一步扩大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范围,有效降低了香港居民在深圳消费的跨境交易成本,并为下一步推进深港数字人民币跨境流通,解决跨境旅游等流动项目支付奠定了实践基础。4月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研究局局长王欣也表示,我国数字人民币的设计主要用于国内零售支付,但当具备条件时时机成熟,如果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也是可能的。前期,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管局就数字人民币在内地与香港跨境使用进行了技术测试。这是人民币试点的例行研发试验。2月底,央行消息显示,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推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研究项目(m-CBDCBridge),将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研究项目是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基础举措之一。在国内多轮零售场景测试相对平稳的情况下,央行启动跨境支付试点探索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