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在看着几千元的VR眼镜,只能说你的“淘宝”功底还有待提高。
如今,如果你打开淘宝或京东,搜索“VR眼镜”,你就会发现,原本你以为昂贵的高科技,其实只需一两百甚至几十元就能体验到。
近日,外媒Venture Beat报道称,中国目前至少有多种VR头盔,但大多数都是低端产品。
报道提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暴风魔境通过旗下2万多家实体店销售了1万套虚拟现实头盔,平均售价为每套30美元。
最火的黑科技为何能这么便宜?继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之后,国产山寨机是否会再次占据主导地位?今天,VR次元就带大家走进国内VR乱象,揭开低端VR泛滥背后的秘密。
山寨VR有多低?目前,VR头显基本分为两种类型:PC VR头显和移动VR头显。
前者的对标是Oculus和HTC Vive,后者是三星的Gear VR。
市场上几十美元的VR眼镜大多是移动VR耳机。
说白了,这种设备只是几个凸透镜加一个框架,相当于“升级版”的Google Cardboard。
一位VR资深人士曾透露,山寨VR作坊经常采购模仿成熟产品的VR套件,然后进行贴牌加工。
在阿里巴巴代购平台上,一套VR BOX售价低至8元,最贵的也只有30至40元。
与移动VR设备相比,PC端VR设备的成本显得有些“不接地气”,山寨模仿的动力也降低了。
一位外媒记者在参观深圳华强北电子商城(著名的水货一条街)后感叹,PC端VR头显与其说是为了卖,不如说是为了吸引眼球。
在适配方面,由于VR算法非常复杂,很少有厂商愿意从打造VR底层算法入手。
国内很多号称拥有自己算法的设备厂商,实际上是直接盗用Oculus、三星Gear VR的SDK,自己进行调整和改动。
此外,一些根本不是VR的头戴式设备也在试图普及。
这些设备实际上只是立体视频播放器,没有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其功能仅限于让用户在观看普通 2D 视频时看到 3D 效果。
在华强北,这类耳机的受欢迎程度也随着VR设备的普及而增加。
消费者为何购买山寨VR?一方面,山寨VR的技术含量低如尘埃,但另一方面,很多消费者却愿意为此买单。
淘宝上任何一款售价30、40元的VR耳机,月销量都接近10万台,即使排除销量也非常可观。
低价产品火爆的背后,是VR行业的低准入门槛。
一个屏幕、传感器(陀螺仪)、两个放大镜和一些硬件可以构成一个基本的 VR 设备。
“有很多新厂商连算法、VR都不懂,对他们来说,创业就意味着抄外观,抄SDK,然后做分屏App,融资,下订单,最后被骗。
”赚了很多钱,然后等待下一波资本热潮再转型。
”烟花工场CEO楼迟曾犀利地说。
那么这些设备的质量如何呢?从一些VR垂直媒体和知乎的评价来看,低端VR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佩戴不舒服,比如太重; 2)严重延误??导致头晕。
解决头晕问题只能在清晰度上妥协; 3)视野不达标,沉浸感差。
用一位知乎用户的话来说,戴上就能分辨出高端和山寨的区别。
但尽管如此,不少消费者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因为相比Oculus、HTC Vive等动辄几千元的高端耳机,花上几十元也不算太亏。
体验VR。
在淘宝搜索“VR眼镜”,畅销前五名的产品评分均在4.5星以上。
最后,一些高端国外品牌在国内的销售受到阻碍,造成市场真空,间接为假货、水货打开了道路。
Oculus Rift在国内销售依然无望,甚至连基础版的Google Cardboard都无法在国内正式推广。
白纸泼墨,山寨VR可能对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VR是什么,导致盲目消费,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一些山寨产品。
假冒制造商是机会主义的,以低廉的成本提供廉价的体验。
然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接触 VR 的大部分都是早期采用者。
这似乎是一种甘愿战斗,甘愿受苦。
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一个尚未成熟的行业,假冒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劣质体验,就像白纸上泼了墨水一样,会给行业造成沉重打击。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正是因为整个行业还处于预热期,最终的产品形态还有待探索,所以一些山寨厂商趁机抄袭也很正常。
赚取利润。
这也是智能硬件发展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最终被创新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