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全球可穿戴市场正经历发展瓶颈期,但未来发展仍值得期待。
根据GfK 2016年对欧洲16个国家的调查显示,33%的受访者会使用在线或移动设备、智能手环、智能配件、智能手表等产品来监测或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手表手环市场零售量将达到1万台。
具体到中国市场,根据GfK监测数据,2020年中国智能手表手环市场变化将趋于稳定。
预计预计2020年中国手表手链市场将持续增长,零售额可能大万泰。
其次,智能手环功能相似,造型简单。
如果没有其他新技术元素的加入,很难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不少厂商开始投入智能手表市场,这也将导致中国手表手环市场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智能手表市场,而手环市场只会小幅增长。
中国智能手表手环市场零售量稳步增长。
据GfK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手表、手环市场零售量分别增长40%、25%。
从下半年开始,中国智能手表、手环市场市场趋于稳定。
增长趋势,春节等淡季并未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可穿戴市场整体零售量增加1万台,增速达29%。
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平稳增长,手环市场零售额小幅下滑。
手表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儿童手表,同期增加1万台。
不同品类的销售渠道存在差异。
中国智能手表市场的平均价格远高于其他品类。
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购买前先到线下商店体验高价产品。
因此,中国智能手表的线下零售额占比远高于其他品类。
在线的。
由于其平均价格较低且产品功能单一,中国消费者更喜欢在网上购买手环产品。
对于中国智能手表手环市场来说,线上零售额占比高达92%,线下销售额仅占8%。
主要原因是中国消费者在决定购买时,无法确定选择哪个渠道购买,缺乏固定的渠道购买思维。
而网上销售平台包含各大品牌不同产品的信息,更容易让消费者深入了解产品,比较后直接购买。
不同渠道的价格段分布是不同的。
线上渠道的价格段集中在万元以下。
相反,线下,价格段逐渐集中在较高区间(元)。
同时,产品品质较高的厂家更倾向于定位在万元以上价位段。
该价位段线下市场零售量份额约为25%,人民币线下价位段占比5%-10%。
这在未来将会出现。
更多跨界合作产品智能手表的外观应该更加时尚、运动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不少科技公司和运动品牌已经开展了跨界合作。
例如,耐克与苹果在2018年合作推出了一款智能手表(Apple Watch Nike Plus),这款跨界产品的推出解决了耐克开发的应用程序(NIKE+)??难以找到与其强大功能相匹配的硬件的困境。
同时,也让苹果智能手表(iWatch)在运动领域更加专业,实现产品差异化。
跨界合作推出的产品也丰富了功能,例如运动监测、健康管理等。
同时,也有消费者表示希望智能穿戴产品能够脱离手机独立使用,减轻手机的负担。
另外,添加更多的功能也会牺牲更多的电量。
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表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电池续航时间仅为一天。
如果电池续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可穿戴市场将维持目前的稳定增长趋势,但很难实现革命性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