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环厂家警告!好日子“过去了”

时间:2024-05-22 16:24:14 科技赋能

Apple Watch即将发布,留给其他可穿戴设备厂商尤其是手环厂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近日,贝尔德公司分析师William Power报告了腕带行业的另一个不利趋势:在对美国消费者的调查中,多达85%的人表示不想购买运动腕带。

在想要购买运动手环的受访者中,约1/3表示想购买Fitbit,约1/3表示会等待包含手环功能的Apple Watch推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多达85%的受访者表示不想购买运动手环。

经过前两年的快速增长期,从去年开始,以Fitbit、Jawbone、Misfit(Nike已退出市场)为代表的腕带市场整体份额开始受到Android Wear等第三方的影响平台。

智能手表的蚕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大部分手环厂商的产品线开始向两个层面发展,一是功能精简,趋于专业化、智能化,强调设计品质,比如迟来的Jawbone UP3。

另一种则走向全面的“超级手环”,不仅功能强大,甚至还具有显示屏,包含了智能手表的许多功能,比如刚刚推出的Fitbit Surge。

去年年底,微软的“Super”手环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在刚刚结束的CES上,不少厂商展示了手环新品。

不过,目前看来,那些手环厂商似乎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来应对以Moto、Apple Watch为代表的“超功能”智能手表。

笔者还认为,虽然现在仍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黄金时代”,但仅提供基本运动追踪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未来将无法生存。

Apple Watch等新型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仅可以追踪用户的运动健身状态并进行数据分析、社交分享等衍生操作,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手腕上完成各种贴心任务。

例如,您可以实时浏览天气、股市、日历等最常访问的信息。

毫无疑问,此类新设备将改变现有的可穿戴市场格局。

另一方面,大多数现有的运动手环仍然只从设备收集数据,移动应用程序以相对初级的水平呈现基础数据。

这些操作,包括它们带来的效果,对于用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笔者之前曾尝试佩戴Fitbit,但一周内无法继续佩戴。

看着手机应用程序上显示的步数和卡路里记录,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人们真的关心自己走了多少步,还是只是为了一种新奇或委婉地称为健康的锻炼理由?机芯本身就是一个卖点,但不是唯一的卖点。

有人想出了一个“神奇公式”,可以让人们想要佩戴可穿戴设备。

视觉吸引力(包括时尚吸引力和用户需求)+适应性(包括应用程序、API和开发者的机会)+优秀的软件平台(包括良好的设计和易用性)+运动传感器(多种传感器,而不仅仅是脚步) = 热销产品 去年出现的 Android Wear 手表整体上基本符合这个公式。

其代表作Moto不仅具有视觉吸引力,还提供多种应用并支持多种运动传感器。

但平台本身给我们的感觉还需要更多的优化。

当然,Android Wear平台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未来谷歌仍有望占据领先地位。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公司真正打开可穿戴设备市场,但即将推出智能手表的苹果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尽管Apple Watch的外观和设计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其更花哨的用户体验仍然值得大家期待,更何况这也是苹果的专长。

不过,如果Apple Watch今年真能达到1万台的预测销售目标,那些纯运动手环可能真的会面临灭顶之灾。

当然,一切还是要由消费者和市场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