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实现远程视频会诊的救护车、采集患者详细数据的手持PAD、为患者和护士量身定制的输液手环……昨天上午,中国健康快讯发布 《中国卫生计生委》由信息社会、《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信息与信息学合作中心联合主办,国家卫生和家庭统计信息中心支持计委、山东省卫生计生委、青岛市卫生计生委。
“信息技术交流会暨软件产品及设备展览会”在青岛开幕。
展厅内,前沿的健康信息设备十分引人注目。
救护车具有音视频会诊功能。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一楼,各种尖端健康信息设备吸引了前来参观的市民和专家。
“我们的救护车可以接入互联网,将接到的病人情况实时传输给医院的医生,实现音视频会诊。
”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医院移动救护车综合平台的硬件组成部分之一,移动救护车及车载应用系统非常先进。
该移动急救车通过WIFI设备和4G接入互联网,实现与医院急救中心及各系统的安全连接。
可在车内进行采集和监测,配备血气分析仪、无创动力学监测仪、多参数监测床边机。
,实现救护车内病人体征信号的实时采集。
医护人员通过专用工作站处理并上传患者生命体征信息,供院内专家远程实时查看并提供音视频会诊。
杭州卓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大中型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打造闭环智慧医院生态系统。
拥有分级诊疗、互联网医院、移动远程、移动医院、医疗连锁、院后医疗服务系统等六大系统。
产品体系。
实施的“袖珍青年医生”、“袖珍公立医院”等产品利用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的便利性,为患者、医生和医院提供多维度、全流程的医疗护理和管理服务。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为了让护士实现有效管理,华为与印江联合开发的输液监测传感器系统在展会上亮相。
医护人员和患者均佩戴智能手环。
医护人员通过手环上的固定按钮与所护理的患者进行实时沟通。
也就是说,无线报警器通过传感器获取患者的输液进度,患者还可以通过手环监测自己的生命体征数据。
此外,米健手术室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也在现场亮相,可为围术期临床信息、管理、科研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可实现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手术室人员;床边智能交互系统,基于用户体验设计,将各类医疗信息、健康教育资料、生活资源连接到床边,为患者及其家属呈现一个贴心的服务窗口。
患者凭一张卡就可以避免排队。
会议期间,青岛市医院集团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
市立医院是全市首家使用“区域诊疗卡”的综合医院。
率先实现一卡通用:预约挂号和现场挂号统一号码池。
可以实现诊所与自助设备之间的结算,减少排队、缴费的等待时间,患者还可以在家中使用手机APP客户端进行预约、查询检查结果。
市立医院副院长管军表示,与市立医院建立医疗联盟的一、二级医院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将患者的心电图、影像、检查等信息即时传输到医院。
任何地方。
目前,市医院已与37家医疗机构组建了区域医疗联合体。
分级诊疗平台实现了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的全面信息化,完成了门诊、住院等常见转诊服务,实现了转诊患者的医疗数据。
共享。
同时,临床科室安装的科科通系统,方便科室内病例讨论、科室间视频会诊,并与远程会诊中心连接,紧密连接上级医院和下级社区,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会诊服务。
在市医院“Watson智能肿瘤会诊中心”,东院肿瘤科医生为一名65岁结肠癌肝转移患者演示了Watson会诊流程。
当医生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时,“沃森智能医生”迅速给出首选治疗方案、可用方案和推荐方案。
在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医生将门诊卡放在设备上,很快患者的姓名、性别、既往病史、主诉、检查、诊断、医嘱、用药等信息就出现在设备上。
设备。
在显示屏上,患者持卡在医生诊所就可以通过手机等方式完成门诊结算,避免了集群付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