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即将结束。
易观智库对2018-2018年主要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厂商在实力矩阵中的位置以及现有资源和创新能力的变化进行了解读。
1。
厂商现有资源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中国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市场正处于市场启动阶段,参与者以小型初创公司为主。
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各厂商都在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资本实力、用户规模、内容资源、品牌美誉度、团队规模是评价厂商现有资源能力的重要指标。
2。
厂商创新能力易观智库分析认为,中国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是企业拉开竞争对手的重要因素。
技术创新能力、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和运营创新能力是评价制造商现有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
领导者象限分析 领导者在资本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独特性。
他们还具有良好的运营能力,能够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并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认可。
2019年中国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市场领导者:暴风魔镜、VR科技 新进入者:乐享科技 新退出:无 年初,暴风魔镜从母公司暴风科技分拆,成为独立发展的子公司。
并获得天银控股、爱事德、华谊兄弟等1万美元融资,为其发展注入巨大动力。
产品方面,暴风魔景推出了四代产品,更新快、价格低,以快速占领沉浸式VR设备市场。
同时,暴风魔境致力于虚拟现实产业链生态建设,在内容建设、开发者生态建设、产业链合作伙伴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者的地位。
预计2020年,暴风魔镜将在不断探索盈利模式的同时,提升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产品体验,保持可持续发展。
虚拟现实科技旗下三眼镜是国内首款实现量产的沉浸式VR头盔。
其母公司在VR相关领域拥有专利储备,年底还获得了一轮融资。
2019年,虚拟现实科技与Unity、Unreal等游戏引擎达成战略合作,提前布局开发者生态,在中国沉浸式VR设备市场抢占先机。
还走出内地,参加纽约、香港等地的交流活动。
但由于VR科技生产的外置头戴式显示产品价格相对昂贵且开发难度较大,其产品市场拓展落后于竞争对手。
2017年,产品产能、内容生态建设、输入设备研发能力是能否引领市场的重要因素。
2019年,乐享科技推出了大鹏头盔新品,凭借良好的用户体验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其3D广播虚拟现实内容聚合软件拥有丰富的影视内容和游戏资源,并兼容多种VR设备、移动设备的功能。
这使得乐享科技作为一匹黑马,成为年度领导者象限的新进入者。
2019年,能否在硬件产品上保持创新,能否在爱奇艺、优酷土豆、乐视网、腾讯等传统视频巨头纷纷进军虚拟现实内容领域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是决定乐享的重要因素。
技术的市场地位。
创新者象限分析 创新者在产品/技术上投入大量,在商业模式、技术或者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
2019年中国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市场创新者:蚂蚁视觉 新进入者:无新退出:乐享科技 蚂蚁视觉是国内最早研发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的厂商之一。
它在国际知名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推出。
众筹,并于2016年获得A轮融资,具有较高的市场声誉。
同时,研发资源投入到增强现实、全息现实等方面。
2019年,Antvision的沉浸式虚拟现实产品尚未大规模供货,正在失去继续扩大市场份额的黄金时期。
其市场表现仍需时间来证明。
实用主义象限分析 实用主义评价产业链资源丰富、运营能力强,但创新优势不明显。
2020年中国沉浸式VR设备市场务实:小宅科技 新进入者:无 新退出:无 中国沉浸式VR设备市场正处于市场启动期,各厂商市场占有率较低,而小宅科技则依靠易大众生产和更新迭代的手机盒子产品利用线上渠道快速占领市场,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初始用户。
2020年,沉浸式VR设备市场将出现大量手机盒子产品,小宅科技的发展速度将受到限制。
如果我们能够在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做出努力,我们就会发展到领导者象限,否则我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空缺填补象限分析:空缺填补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不高,对产业结构影响不大。
2019年中国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市场填补空缺的有:启信易维、数恒科技、聚众创科技。
新进入者:数恒科技、聚众创科技。
新退出:小宅科技。
启信易维是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公司。
一家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一定技术储备的眼动追踪控制技术公司,年底获得高通数百万美元投资。
启信易维的虚拟现实产品受制于产品产能、市场渠道等多方面因素,2018年尚未取得良好的市场地位。
2018年,如果市场定位准确、投入产出比平衡,启信易维的虚拟现实产品将在2018年取得良好的市场地位。
乙伟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实用主义者,或者一个创新者。
数恒科技和聚众创科技是2018年中国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市场的新进入者,目前处于填补空白的地位。
其产品均为VR手机盒子,通过线上渠道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2018年,随着VR手机盒子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尚未掌握虚拟现实核心技术、构建虚拟现实生态系统、单纯依靠硬件销售的手机盒子厂商将面临困境。
它们甚至可能在市场上昙花一现,但其中最好的也可能是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