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可穿戴设备网:智能硬件领域时不时就会出现一些大杂音。
继众多厂商纷纷追随智能手表、手环的潮流后,联想日前正式发布了首款智能穿戴设备——联想智能眼镜。
或许这个消息一出,大多数人的感受是:哎呀!除了Google,还有人敢这么做。
智能眼镜项目由联想自己牵头,其两个合作伙伴分别是负责硬件的Vuzix和负责软件的北京云视通。
当然,对智能硬件稍有了解的消费者不会轻易被厂商的“独立”言论所迷惑。
从产品本质分析,联想智能眼镜拥有1Ghz德州仪器双核处理器、1G RAM、百万像素摄像头、Android系统。
其他方面,它和Google Glass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如果你真的看过Lenovo Eyes的图片,其实如果你把“Lenovo”标志贴在Google Glass上,它就会是这个样子。
那么,作为民族骄傲的联想为何要做出这样的山寨产品呢?首先,一看到谷歌就想到“范强”的人肯定会说,这将有助于在中国发展智能眼镜产品的本地化服务。
谷歌眼镜的体验非常新颖,但很多功能在中国大陆都无法使用,使得这款产品成为“面子”产品。
联想则不同。
它的数据库和服务器都在中国,也做IT运维工作。
因此,在本土化“脚踏实地”方面,联想比谷歌要好得多。
但回过头来看,智能眼镜软件系统的复杂程度永远无法与智能手机相同。
谷歌作为Android生态系统的创造者,仍处于幼儿阶段。
联想将取得多大进展?或许联想智能眼镜上安装的软件落后Google Glass好几代的Android 4.0系统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接下来,国内手机用户一定认为联想的智能眼镜在国内一定有其价格优势。
是的,这也是联想打造“国人会用的智能眼镜”的核心价值。
从联想智能眼镜的定位来看,确实比动辄上万元的Google Glass“仁慈”得多,但8000元对于中国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来说是小数目吗?我们可以接受联想电脑产品在中国和美国市场上存在相当大的价差,但“美帝国主义的良知”不应该对中国公众的消费能力过于乐观。
最后,或许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智能眼镜会成为联想自身智能生态战略的重要一步吗?这更可笑,因为除了PC行业之外,联想在消费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成绩。
智能产品生态系统环节缺失的问题,仅靠杀手级产品是无法扭转的。
总体而言,从联想近年来的发展道路来看,科技厂商对于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中国本土的后起之秀。
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口碑不佳。
智能电视作为智能家居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的感觉只是灵光一现。
说起联想品牌,人们的主要印象就是继续依赖PC这个夕阳产业。
因此,正如中国科技行业希望联想这样的世界级品牌能够通过创新产品再次拉动国内智能产业的发展,智能眼镜的出现则表明联想希望摘到一颗未成熟的果实。
Google Glass的问世是谷歌及其Android生态进军可穿戴领域的重要发展计划。
随着智能家居生活、Android穿戴等新技术的不断推进,这一布局将日益体现其重要性。
但回过头来看联想智能眼镜,它们或许只是一款噱头十足的智能终端产品,仅此而已。
联想之所以研发智能眼镜,无非是其对智能行业未来前景重新产生不确定性的体现。
即使是作为行业支柱的智能手机产品,联想早期也经历过手机部门买卖的不稳定。
至于智能眼镜,似乎并不是市场需要的,而是联想品牌需要的。
简单来说,作为行业第一的PC龙头,联想迫切需要一款“高端”的产品来在智能行业打响自己的风头,做一些“面子工程”,这对于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基础的公司来说可能还不够。
核心技术。
对于有储备的企业来说,联想做得很好,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指引,最终只会导致科技巨头再次错失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