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智能家居布局生态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小米上市后,一些业务板块的削减和增加值得竞争对手注意。
雷军在小米招股书中定位为“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华为,除了C端用户熟知的手机、手环等智能硬件外,还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昨天,华为AIoT生态战略正式公布。
华为将从入口、连接、生态三个层面构建丰富的产品生态,并以“HiLink+HiAi”作为技术使能器支撑产品生态。
说白了,三个入口就是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加上其他IoT硬件等,通过场景连接起来,然后纳入华为相关厂商,打造完整的生态系统。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朱永刚表示:“华为在入口方面将打造三圈生态,以手机为主要入口,平板、PC、可穿戴、高清、AI音箱、耳机、VR、汽车、等作为辅助入口,加上泛物联网硬件,包括照明、安防、环境、清洁等,覆盖全球超过5亿用户,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77种语言,在连接方面华为重点关注;在个人、家庭、办公、车载等全场景连接上,目前已连接3亿设备、2亿家庭,还与全球15家顶级汽车品牌达成合作。
目前全球多个品类的厂商都加入了华为的AIoT生态圈,对于朱Sir对华为AIoT生态链的介绍,OFweek智能家居网做了一张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华为的布局。
人工智能物联网。
作为华为最大的AIoT竞争对手小米,用户对它的了解更多。
是它的“米”一代产品,比如“绿米”、“黑米”。
同样,我们也用一张图来展示小米的生态链。
从两张图中不难发现,华为和小米的生态链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都是以硬件为入口,并且有中低端产品的厂家。
OFweek智能家居网从智能手机芯片应用三个维度对比了华为和小米的竞争力。
华为有麒麟,小米有高通。
华为对麒麟处理器拥有最高权限和最低级别的优化可能性。
小米在使用高通方面有局限性。
小米并不是不做芯片。
有传言称它将发布S2,但事实确实如此。
这是一条崎岖的道路。
有自己的芯片就好了。
拥有全生态链供应链及软硬件优化的独立处理权。
从这方面来看,华为更具竞争优势。
关于中下游厂家的比较,我们对比了一组数据。
2017年,小米宣布拥有77家年营收过亿元的公司,旗下拥有4家独角兽公司——华米、紫米、智米、纳恩博。
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链涵盖了可穿戴设备、家庭机器人、智能家居、出行机器人、手机配件、VR、车载硬件等几乎所有领域。
华为的数据则保守得多。
根据OFweek在华为智能产品品鉴会上的数据,是“多类型、多厂商”。
华为还成立了方舟实验室。
华为HiLink合作伙伴可实现快速集成开发,大大缩短生态产品导入周期,最快仅需2-3周。
不过,OFweek智能家居网昨天正在体验其中一家厂商的产品。
它的技术并不算太新,外观设计也没有太多亮点。
华为的选择逻辑不得而知。
从目前的成绩来看,小米更胜一筹。
前景受益于华为在通信领域的优势。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华为已连接3亿台设备、2亿个家庭。
全球多个品类制造商纷纷加入华为AIoT生态。
小米在经历了2016年、2017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其问题也日益凸显。
竞争对手正在拼命追赶。
OPPO、vivo升级线下产品的同时,在线上也发力,与华为、小米展开激烈竞争。
目前,不少智能家居、智能硬件厂商都瞄准了小米。
华为拥有庞大的业务部门,有自己的优势。
如果小米不解决当前的问题,很快就会在智能家居甚至AIoT领域被竞争对手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