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阿童木打怪兽,机器人进工厂

时间:2024-05-22 11:53:42 科技赋能

“飞向遥远的星星,加油,阿童木,一个热爱科学的好孩子。

”如果你听过这首歌,证明你至少是个“80后中年人”是的。

改编自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经典漫画的漫画《铁壁阿童木》在国内电视台播出驻扎在20世纪80年代,和《恐龙特急克塞号》一样成为了那个时代青少年的回忆。

动画中,拥有“十万马力、七大神力”的机器人阿童木,屡次挫败邪恶反派的阴谋,拯救人类。

现实中,即使是最好的机器人科学家也比不上《星球大战》中垃圾桶形状的“R2-D2”。

不过,好消息是,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制造出“原子金刚”。

有了人类的情感,创造一个可以代替人在工厂进行简单劳动的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至少当宋涛和他的合作伙伴将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命名为“铁臂阿童木”时,用机器代替人类就已经是一个看得见的创业了。

一位金门的同事“研究生毕业后就没有找过工作,直接创业了”,宋涛说的很直接。

对他来说,创业更像是学业的延伸,而不是深思熟虑的商业冒险。

2006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宋涛来到北京,在北航学习自动化控制,而同宿舍的同学则选择到天大大学深造,师从大师级人物黄田教授。

我国并联机器人领域。

无独有偶,宋涛在北航的研究生导师,竟然也是天大大学的导师。

北京和天津不分离家庭。

2008年,当“睡上铺的兄弟”在天津打电话时,宋涛回到了天津,与同学一起创办了现在的晨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当时机器人领域还没有今天那么热门,但是两位创始人并没有太担心,因为基于学校的技术实力和人脉,有很多项目要做。

“如果你失败了,最糟糕的结果就是回到学校并请求老师在项目上支持你。

”宋涛笑着说道。

由于导师关系,项目在公司开业时就进来了。

第一个客户是一家药厂,两套机械臂售价为48万元。

对于一个纯技术出身、尚未积累业务经验的团队来说,起步成功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背景”强大,公司有业务、有收入,团队一开始并没有像其他创业团队那样急于寻求融资。

辰星的第一笔投资来自赶集网创始人杨浩勇。

当时,赶集网已经与58同城合并,创业10年的杨浩勇“顶了”。

作为天津大学的“师兄”,杨浩勇在不需要任何PPT的情况下,向宋涛和合伙人投资了数百万元,并免费向两位“师弟”传授了很多创业经验。

例如,对不同的产品赋予不同的名称以强调差异化。

就像杨后来的“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网”一样,晨星将公司的并联机器人阿童木命名为阿童木。

“如果以后有其他产品的话,这个产品线可以叫金刚狼。

”宋涛笑着说。

深创投投资人李杰回忆,第一次见到辰星团队时,她被对方团队的年轻和“鸡血十足”深深折服,当时深圳创投团队正在天津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投资团队表示想看看。

一家使用晨星产品的工厂立即表示要开车带大家去参观“只需要4个小时的车程”,深圳创投团队拒绝了宋涛的热情邀请,但投资团队却没有体验到实际的使用场景。

随后,辰星获得了深圳创投领投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提到工业机器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绕杠杆旋转的独立机械臂。

和关节。

这种类型的机器人称为串联机器人。

辰星的阿童木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家族的另一极——并联机器人。

业内人士用比喻来形容这两种类型的机器人,串联机器人更类似于人类单手的活动,而并联机器人则更类似于人类双手共同的活动。

后者多采用闭环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上下运动平台组成。

上面的支链构成——如果串联机器人是钢铁侠,那么并联机器人看起来更像“蜘蛛侠”。

由于结构不同,与串联机器人相比,并联机器人具有高刚度、高负载能力、高精度的特点。

不过,作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后起之秀”,并联机器人的成熟程度并不如“兄弟”系列机器人。

后者已进行专利开放,国内外已存在大量系列机器人企业,竞争相当激烈。

但由于发展尚不成熟,并联机器人仍是一片蓝海。

宋涛透露,一套几十万台并联机器人,公司的毛利润可以达到40%-50%。

从阿童木并联机器人的使用场景来看,目前阿童木机器人最大的三个市场是药品、电子产品和食品包装。

由于并联机器人精度高、速度快,一些轻型商品的包装需要它们。

重复性工作非常适合使用阿童木产品。

与当前快速发展的消费电子不同,医药、食品行业属于民生领域。

后者的市场波动不大,始终有需求。

随着这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需求增加,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二三线城市生产线工人的年薪在5万元左右。

阿童木机器人可以替代三到四名工人,每个工业机器人的回收成本在9到12个月之间。

在当前劳动力短缺的形势下,工业机器人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选择。

作为中游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晨兴很少直接接触制造商,而是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下游集成商。

对于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的团队来说,同样1000万的订单,如果是集成商,可能只需要2个,但如果直接销售给工厂,可能会面对40-50个客户,这对于团队的能力。

大考验。

“我们还是希望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技术研发上。

”宋涛说道。

在并联机器人领域,海外“四大”机器人厂商也纷纷涉足。

然而,与国内企业的产品相比,国外巨头的产品价格“较高”,而且相关的售后服务受限于广阔的地理区域,国外企业很难体贴,这给国内机器人企业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买的是国外产品,出现问题,每天1块钱。

如果你买的是国产产品,会有电话工程师上门维修。

”宋涛说道。

2000年手机市场刚发展起来时,外资品牌占据绝对优势。

二十年间,大部分市场已被国产品牌占领。

投资人李杰认为,在服务上更加“脚踏实地”的国内机器人厂商,非常有希望在手机领域复制“中进外退”。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为13.8万台,占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三分之一。

宋涛预计,其中之一的并联机器人的销量在未来三年内有望达到10万台。

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最早的创业者之一,阿童木已经是并联机领域的“老司机”了。

然而,当被投众网问到“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有了创业的心态?”创业五年的宋涛立即回答:“也不是。

”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