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AI救不了电视!

时间:2024-05-22 11:40:54 科技赋能

文章|宇阳是一位在电视行业打拼十多年的“老手”。

他经历了传统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的浪潮,站在了AI时代的高点。

他向我们讲述了这些年电视行业的“战斗”。

“奇异升级”之路:第一条路是电视外观的进化。

尺寸越来越大,从32英寸到40英寸、49英寸、55英寸、65英寸,再到70英寸以上;另一端是机身的收缩。

超薄、无边框等概念正在越来越多的电视上出现。

尽管电视越来越像艺术品,但这条路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如果继续下去,很多成本都会增加。

第二条路是显示技术的升级。

电视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从标清到P、P、2K、4K。

这个行业将很难继续下去。

第三种方式是芯片上演的“摩尔定律”。

电视芯片也在不断迭代,从单核、双核、四核。

然而,随着计算能力越来越强,除了成本不断上涨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大的了。

有用的地方。

电视发展到这个阶段,似乎已经变得像个老人了。

此外,随着全球电视市场趋于饱和并已呈现衰退趋势,电视行业的这群人也坐不住了,正在寻找新的差异化和卖点。

焦虑中。

这时,人工智能来了,成为电视厂商追求的第四条道路。

电视厂商渴望拥抱人工智能,尤其是语音交互。

一些厂商甚至回到了利用手机APP语音控制电视的老路,以利用语音热点。

电视的四大路径发展至今,成为了人们所熟知的大尺寸、超高清、人工智能。

但我们今天想说的是,AI无法拯救电视!尽管现在支持语音控制??的电视占据了近一半的出货量,但这一事实无法改变。

1、AI——电视厂商的“黎明女神”。

今年以来,全球电视出货量基本保持稳定,市场已趋饱和。

从增长曲线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电视行业的衰落。

数据显示,2019年是全球电视出货量近年来的最低点,达到2.2亿台,同比增长-3.3%。

(数据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在全球电视衰落的背景下,中国也不例外。

据奥维云网报告显示,全年我国彩电零售量为1万台,同比下降6.6%,创近14年来最大降幅。

今年国内市场依然低迷。

上半年彩电市场零售量约1万台,同比增长3.6%,零售额1亿元,同比下降2 %。

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原本属于电视的家庭娱乐功能被分流,这进一步削弱了本已饱和的电视行业。

再加上电视行业的价格战,刚刚经历过互联网电视大战的电视厂商面临着新的焦虑。

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曾向智东智表示,如今的硬件已经到了瓶颈期。

现在CPU很强大,内存也很强大,屏幕也到了技术瓶颈期。

真正的区别来自于互联网服务和人工智能。

电视已经从硬件之战演变为软件之战、人工智能之战。

这与上面提到的情况是吻合的。

前三波电视红利已经几乎耗尽,当前新的电视红利来自于智能。

智能化的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化。

鼎盛时期涌现了数十家互联网电视品牌,但如今大部分已经退出战场,只剩下少数玩家继续与传统电视厂商厮杀。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全年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已超过80%。

第二阶段是目前AI与电视的结合。

极米CEO钟波曾介绍,今年极米无屏电视内置了百度DuerOS语音助手。

今年,他们还与百度合作成立AI实验室,探索AI在无屏电视场景中的应用。

一位解决方案提供商也表示,在电视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电视厂商最大的焦虑就是寻找新的卖点,实现新的突破。

而AI似乎是最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因此业界都在打AI牌。

另一方面,智能家居的入口给了电视厂商更大的想象空间。

如果已经占据家庭客厅的电视能够成为家庭的控制入口,那么不仅会实现电视的突破,甚至会引爆未来的家庭。

2、从近场语音到远场语音,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电视行业一直在探索拥抱AI。

去年智能音箱的兴起,也将语音交互推向了一个高点。

今年也成为电视厂商集体采用AI的一年。

用语音取代遥控器和家庭入口的智能音箱概念,让焦急万分的电视厂商更加惊慌。

他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卖点,并紧随其后,以人工智能和语音交互作为电视的新突破,推动电视行业的转型升级。

随着AI进入电视行业,电视产业链也发生了变化。

思必奇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如峰是一位扎根电视行业多年的“老手”。

他告诉智东智,产业链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变长了。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公司大量涌入。

由于传统电视厂商在AI方面没有太多的积累,因此需要将语音技术或者视觉技术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

科大讯飞、百度、Spichi、胜智科技、素然认知等AI企业都是纷纷涌入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另一方面,全产业链也开始围绕AI做更多的研发储备。

电视品牌厂商(整机厂商)也陆续增设AI部门,探索产品形态、软件架构、语音技术与智能家居的融合等。

例如,芯片厂商也会针对AI推出算力更强的芯片,并针对语音或视觉进行优化。

在AI应用方面,电视厂商的核心在于语音交互。

在AI技术公司和解决方案公司的帮助下,他们正在尝试用语音交互来改变电视行业传统的按钮交互。

AI电视近两年呈现出从近场语音到远场语音控制、从电视与控制模块分离到一体化的趋势。

电视与互联网最初的结合产生了海量的内容资源,使用物理按键的遥控器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随着AI技术尤其是语音识别技术的相对成熟,业界开始尝试将语音识别引入电视中。

而且由于声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一开始远场语音交互的体验并不好。

这时,语音遥控就成为一种选择。

比如今年3月底小米推出的小米电视4S,依然采用遥控器等近场语音交互方式。

相比之下,暴风电视是远场语音电视的较早探索者。

今年5月,其推出远场语音电视,摆脱对遥控器的依赖。

到了新的一年,远场语音电视更加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在今年3月的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第五代电视还推出了远场语音功能,其技术方案来自阿里巴巴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

摩尔声学是暴风电视远场语音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其CEO卢彦海告诉智西西,目前电视远场语音解决方案已经成熟。

虽然与语音遥控器相比存在细微的性能差异,但并不影响用户的舒适度。

经验并能带来成本优势。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虽然语音遥控器效果比较好,而且也有像小米这样坚持做语音遥控器的厂商,但传统厂商认为语音遥控器没有什么新意。

“业界的认知是,远场语音就是AI。

”此外,据智喜喜透露,小米下一代智能电视也将支持远场语音功能。

另一个趋势是语音控制模块与电视的融合。

最初,由于技术原因、厂商因素等,远场语音电视将采用分体式设计,用类似机顶盒的模块专门集成语音交互功能,随着整个产业链和声学技术的进一步打磨。

技术进步,集成化正在成为更多厂商的选择。

最初,业界大多选择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来进行电视语音控制,但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一些电视厂商也开始采用百度、盛世的技术。

、云之声等公司开展差异化服务探索 据Spichi刘如峰介绍,预计今年具有远场语音交互功能的电视出货量将达到四五百万台。

如果按照国内电视销量约1万台计算,远场语音电视将占今年电视份额的10%左右。

如果加上近场语音交互,刘如峰认为,今年有近一半的电视将支持语音交互功能。

可见,语音交互已经深入电视行业,并开始成为智能电视的标配功能。

3.语音交互仍然是遥控器的一个附件。

虽然语音交互正在快速渗透电视市场,占据近半市场,但就电视而言,AI的价值并不大,仍处于实用化初级阶段。

AI无法真正将用户与遥控器分开。

与实用性相比,目前AI电视的卖点和噱头更大。

通过与业内人士的交流,我们发现,即使是应用最广泛的语音交互功能,别说取代遥控器,最多也只是遥控器的一个助手。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语音技术本身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是应用场景不衔接。

核心原因在于语音识别本身。

无论近场还是远场交互,典型的问题就是口音和方言。

语音交互的第一步是语音识别,而在中国,地大物博,方言繁多,口音和方言就成了第一个绊脚石。

以在方言语音识别方面投入最多的科大讯飞为例。

它官方声称只识别20多种方言,而中国方言有数千种。

例如,在家庭场景中,老人和孩子是看电视的两个重要人群。

他们的声音能否得到有效识别,也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技术问题,还有现实应用场景的问题。

摩尔声学CEO卢彦海表示,除了目前无法解决的方言口音问题外,用户真正使用起来也离不开遥控器。

虽然语音控制可以获取互联网上的内容,但很多电视节目必须通过机顶盒(广播电视内容)观看,并且目前语音控制不支持第三方机顶盒的内容。

因此,纯语音交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家庭中,语音交互面临着老人、孩子、方言、口音等各种障碍。

这意味着目前的语音交互无法被大多数人使用,其作用仍然是遥控器的一个配件。

4.其他AI功能仍处于概念阶段。

除了语音交互之外,AI TV还有智能推荐、AI游戏、基于AI的内容、智能家居等概念。

不过,目前这些功能仍然是噱头多于实用性。

AI、大数据、智能推荐……这组词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但实际上,现在的电视没有任何智能推荐,即使有一些推荐,也并不智能。

核心原因是目前的AI电视仍然采用单一用户账号。

如何基于一个账户体系为全家人提供智能推荐?要做智能推荐,AI首先要能够识别出家庭的不同成员,才算推荐。

实现智能推荐的一种方法是使用摄像头识别不同家庭成员的面孔,然后提出一些相关的推荐。

智喜喜了解到,从去年到今年,各家AI公司也推出了语音与视觉相结合的电视解决方案,但这条路才刚刚起步。

此外,在电视上安装摄像头时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隐私。

我想问有多少人真正愿意有一个摄像头“监视”自己,无论是客厅还是卧室。

另外,还有一个如何保证摄像头安全的问题。

如果被非法组织黑客攻击会发生什么? Spichi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如峰也谈到了通过声纹识别进行智能推荐。

他表示,Spichi的声纹识别技术已经开始大规模商用,可以通过声纹识别向不同会员推荐内容。

配备声纹识别功能的电视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

AI电视往往会播放基于AI的影视内容,以呈现AI带来的用户体验。

例如,当你看到影视中的某个图片时,你可以唤醒语音助手,询问它图片中的角色是谁,还有哪些角色。

图片中的包包是什么牌子的,什么型号的?但现实是,人工智能在影视内容中的发展非常缓慢。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可以称为内容技巧的缺乏。

其实这个技术并不难。

基本上所有的人脸识别公司都可以做到。

一般的技术路径是,当你问这个人是谁的时候,后台直接截图上传到云端进行对比。

但核心问题是AI内容无人付费,服务无法产生价值,业务无法落地。

因此这个功能就成为了一个演示展示。

至于智能家居,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智能音箱。

一方面,标准协议较多,短期内难以打通;另一方面,我国智能家居的发展还比较缓慢,整个市场很难形成较大的需求。

电视短期内成为智能家居的窗口仍然不现实。

实用幻想。

此外,关于家庭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的讨论似乎从未停止过。

电视想要作为家庭的入口,至少会面临来自智能音箱等其他设备的竞争。

结论:人工智能无法拯救电视。

可以说,在全球电视产业饱和、衰退之际,AI成为电视厂商不可多得的救命稻草。

但就目前而言,它的噱头和卖点远比实际意义重要。

人工智能无法挽救电视行业的颓势。

电视行业要振兴,整个AI技术都需要进步,并与用户体验相结合,真正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而这一步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