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没有了出风口和热量,可穿戴设备还怎么用?

时间:2024-05-22 10:45:10 科技赋能

日前,苹果发布了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的销量较第一季度有所增长。

虽然具体数字尚未公布,但仍然给智能手表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我们知道,自从2020年Google Glass打开智能穿戴市场大门,到2018年整体市场爆发,再到2018年降温,可穿戴市场在几年内经历了巨大的滑铁卢,甚至取消了智能穿戴。

2020年CES的设备品类专属展区,后面就是“鸡肋”的代名词。

IDC的一组数据显示,智能可穿戴设备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好奇心的下降,这导致了多家制造商的出货量下降。

本质上,智能穿戴设备功能单一,实际应用价值较低。

另一组数据显示(来自IDC),全年智能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达到1亿台,而全年出货量仅为1万台。

排名最高的前五名分别是Fitbit、小米、苹果、Garmin和三星。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手环和手表成为了品类细分的主角,因为销量前五的企业智能穿戴设备的主要产品都是智能手环或智能手表。

然而,如何在大市场环境下破局,仍然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Fitbit、小米等已经登上销售榜单的厂商,还是一数科技等新晋品牌都做出了各种尝试。

解决智能穿戴设备“伪智能”的尴尬可穿戴设备最大的卖点就是“智能”,而由于定位于消费者层面,产品需要变得更加“智能”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来看,以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为例,可穿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人们过多的干预和手动命令,使得这些产品更像是另一种形式的电子手表和计步器。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伪智能”。

从全球科技界对智能穿戴市场的大押注可以看出,智能穿戴设备一度被认为是手机和电脑的替代品,并正在向健康和医疗领域延伸。

这些无疑都需要可穿戴设备真正“懂”消费。

让一切变得更简单、更轻松、更智能。

更重要的是,智能穿戴设备必须能够在功能上摆脱对手机的依赖,与普通智能手机的功能区分开来,这样才能站在真正的主导地位,否则永远会成为iPhone的附属品。

品尝。

需要在细分市场有清晰的产品定位。

众所周知,智能穿戴设备目前拥有很多功能,比如计步、心率、健康管理、各种提醒等,而且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本身或者借助App来实现。

,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冷漠,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功能既不创新也不实用。

核心功能的缺失也造成了产品定位不明确的困境。

再看垂直细分市场,越来越多的智能运动手表、智能医疗手环等细分产品被推向市场,这也反映出厂商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

比如小米推出的米二手戒指主打心率,拉卡拉的手环主打支付,易数科技的Cast系列产品还在“沉睡”,这些都是细分市场的产品。

从资本角度看,今年年初至今的众多投融资事件中,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共发生5起融资和1起收购:1家公司从事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外骨骼机器人、3家公司专注于医疗可穿戴设备。

,一家专注于打造运动可穿戴设备和数据分析共享平台的公司;被收购的公司是Vector,一家由前西铁城高管创立的智能手表公司。

技术突破仍然是重中之重。

前面提到,消费者兴趣下降的核心原因是产品没有吸引力,而产品的核心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不换药的产品只是简单地让消费者在品牌和价格之间进行选择,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真正能吸引消费者的是产品本身。

就智能手表而言,触控、语音控制等都是可以突破的维度。

但目前市场普遍拿出一套相对保守或者更适合普通用户的交互逻辑,这也限制了自身产品技术的发展。

突破。

好消息是,几个月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找到了一种大幅增强智能手表功能的方法。

除了计算佩戴者的步数、提醒、监测心率之外,智能手表还将具有更多功能。

例如,它们可以监控佩戴者的手势和动作,甚至识别物体。

通过感知手腕的运动,智能手表可以判断您此刻的状态。

步行、骑自行车或抬起手腕查看时间时都可以识别。

它甚至可以检测到您何时打喷嚏。

其原理是利用手臂和手势的振动频率来判断用户是否在开车、移动手机等。

据悉,海尔投资的国内智能硬件公司一树科技正在与卡内基梅隆大学接洽,共同研究虚拟显示、激光技术与卡内基梅隆大学技术的结合,探索更便捷的交互方式。

从崛起到遇冷再到行业洗牌,智能可穿戴领域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是消费者需求决定市场的又一体现。

这个领域是否真的如想象中那么美好,还需要苹果、小米等众多公司的支持,指望Fitbit这样的厂商能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