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Get App上线四周年,致用户的一封信发布

时间:2024-05-20 02:02:46 科技赋能

5月26日,Get App上线四周年,团队公开了《年得到给用户的一封信》。

以下为全文: 1 您好!每年5月26日,Get成立周年纪念日,我们都会给您写一封信,请您监督公司的进展。

截至2019年5月26日,“Get”很荣幸获得了10000名用户的信任。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投入学习“get”的总时间超过了80000小时。

他们中的一万名和你一样,将《得到》中的课程和内容视为礼物,郑重推荐给他们的家人、朋友、同事和师长。

我们始终怀揣着这种信任。

我们就像长距离奔跑的人。

我们心里总是有两种恐惧:一是没人会在途中纠正我们,二是我们心里没有对方。

因此,您的评论是一种祝福。

谢谢。

过去的一年,我们思考最多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回到现实世界。

“获取”是从互联网开始的。

也许大多数人也认为这是一个互联网产品。

年初的疫情让我们看清了一件事:互联网再强大,也只是人类的一个工具。

无论虚拟世界多么精彩,没有人能够忍受长期彼此隔离的生活。

一个正常的社会必须建立在那种热闹的、现实生活中的互动之上。

幸运的是,“得到”从来不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在线产品。

我们要做的是“建设世界领先的终身大学”。

这个愿景越向前推进,我们就越要服务于真实的你,而不是你的网络ID,与每个城市的每个社区深度互动,而不是通过屏幕虚假繁荣。

2019年,Get University线下校区已在全国11个城市开业。

许多学生在大学毕业时拥有全新的、高质量的校友关系。

我们希望这些学生不仅能从知识中受益,还能从新的社交网络中受益。

自孔子多年前创立中国第一所学校以来,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还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真实场景中的观察、互动、相互影响和点燃,是教育的基础,今年,Get University也需要像你这样的终身学习者的探索者来体验和检验。

总体思路是这样的:将广阔的视野与具体的场景更加深入地结合起来,将知识还原到空间中,比如当你走在陈仓古道上,边走边回顾战略问题时,会不会更多地进入你的头脑和内心呢?你站在莫干山思考中国的宏观环境,是否会激起更真实的责任感?如果你在老子写书的函谷关前学习《道德经》,你是否会更明白他在说什么?从互联网中“获得”好处。

但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回到现实世界。

过去一年我们关注的第二件事是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Get》的课程制作一直力求覆盖各科目的完整性。

去年,数学、化学、宗教学、现代哲学、伦理学、法学、国际政治等多门通识课程上线。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人文、商业、科学等各个方向的修炼。

比如历史课程的《大人物》系列、《国家简史》系列,理科课程的海洋学、材料科学、脑科学、芯片前沿等。

然而,为了提供“最好的知识服务”,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学科分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身体。

我们还必须应对这个时代的独特挑战,拿出独特的智力解决方案。

过去一年,内部谈论最多的一句话是:“世界不是由领域组成的,而是由挑战组成的”。

我们最初的尝试是推出一系列“学习”课程。

其使命是通过采访和汇编各行各业的专家如何应对挑战,将他们变成课程。

餐馆老板、小店经营者、保险推销员、设计师、游戏玩家、工程师、演员、律师、医生、教师、企业家,每一个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世界的人,他的经验都是无价的。

我们所做的另一个尝试是开始培育一个名为“获取提示”的产品。

顾名思义,它为用户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要求场景具体、方案明确、简单易实施。

例如,如果你在面试时被问到一个很难的问题,你应该如何回答?再比如,如何处理一个棘手的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我们希望回答数十万个“该做什么”,这可以让您和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是又一个长期重大工程。

其背后是越来越长的“智库”名单。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可信的知识分享者”进入“后天教师”队伍。

也欢迎您的加入。

该计划始终向各专业的专家和大师开放。

这两个项目,一个来自供给侧,一个来自需求侧,正在分别开发。

只要活生生的头脑里藏着实践智慧,我们就必须努力把它变成知识产品。

过去,知识生产依赖于专业知识分子。

而那些一线的各界专家呢?你没有时间,也没有舞台。

如果没有中介服务机构,你头脑中的实践智慧几乎没有机会转化为书籍或课程。

幸运的是,我“到”了四岁。

我们拥有优秀的内容制作团队,积累了很多方法论,可以用来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这东西就如同星辰大海一样。

但我们喜欢这种超长期的挑战。

过去的一年,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一件事就是:照亮更多的人。

您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事情要做。

除了线上课程、线下进入大学之外,我们还在布局和升级以下服务:日常听书会员、电子书会员、获取提示会员、知识城邦、网页版获取、知识搜索、获取活动、知识直播、纸质图书出版、知识剧场、阅读硬件、文创产品等,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事情?这不仅是想办法提供知识服务,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得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知识的世界里,你不仅可以输入,还可以输出;你不仅可以被照亮,而且还可以被看见。

正如 Get 使命正式表述的那样:“让每个人从知识中获得力量”。

我们把要做的事情比作“四盏灯”。

第一个“台灯”:找到每一个想用知识照亮自己的人。

乐意效劳。

第二盏灯“路灯”:寻找每一个想用知识照亮他人的人。

为您赋能。

第三盏灯“孔明灯”:把其中最好的变成知识之星,升上天空,照亮更多的人。

第四盏灯“追光”:这才是团队真正的作用。

寻找有智慧的人,帮助你将头脑中的知识商业化,让聚光灯照射到你,照亮你,成就你的成功。

“灯、灯、灯”这个比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

事实上,它是我们为决策和行动找到的一组“仪表板”。

在追求超长期目标时,最担心的是被短期指标引入歧途。

“得到”既然要做教育公司,只有始终回归照亮人、成就人的初心,才能少犯错误。

以上我给大家汇报的就是这一年来我们思考最多的三件事。

他们有着一致的内在逻辑——做一家简单的公司,进入游戏,每天都赢。

正如吉姆·柯林斯所说:“没有单一的果断行动,没有宏伟的计划,没有一次性的创新,没有单一的幸运突破,没有奇迹般的时刻。

相反,这个过程就像是不断地推向一个巨大的飞轮,让它不停地旋转,不断地增加它的动能,直到达到突破点,甚至超越。

“所以,这三件事——回归现实、回应现实挑战、照亮更多人。

——翻译成白话,无非就是说:做重而实的事,解决现实而紧迫的挑战,创造造福更多人的价值,未来的一年,更多的改变等待着我们,让我们一起为夏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