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编程猫五周年之际,少儿编程龙头企业展开运营效率之战

时间:2024-05-20 01:00:15 科技赋能

五年来,中国少儿编程行业的资本愈发平静,龙头企业纷纷步入黄金轨道,获得政策、行业资本、用户的支持。

儿童节目公司编程猫在经历爆炸性增长后庆祝成立五周年。

近日,李天驰在码猫成立五周年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回顾了码猫的成长史。

产品化体验从0到1,从最初的“什么是少儿编程?怎么教?”到最终探索形成的商业模式。

编程 Cat 花了 5 年时间才为业界提供了答案。

从工具开始,然后以工具为起点,突破校内校外的业务,构建了线上和线下两个业务生态系统。

李天驰透露,编程猫目前累计用户数已达1万,已入读0所公立学校。

早在今年3月份,就实现了正的经营现金流。

截至今年11月,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营收环比增长两倍。

2018年9轮合计融资10亿,编程猫选择了垂直发展道路,深入少儿编程垂直领域。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特别是今年春天,K12教育行业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革命性的变化成为教育发展的机遇,数字化和科技改变了整个教育行业。

” 2017年,李天驰改变了公司业务布局,从规模增长转向效率提升。

我们将继续以工具为切口,依靠技术创新,打响线上线下业务点的“网络布局战”。

编程之后,工具是核心焦点。

与K12教育中的数学、英语相比,少儿编程教育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工具依赖。

码猫CEO李天驰和CTO孙悦在回国创业之前都是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员。

他们深知“孩子学习编程的最终目的不是成为程序员,而是了解一个时代新的操作语言”。

“年初,中国整个少儿编程市场都依赖国外的第三方开源工具——Scratch图形化编程。

培训机构在该工具平台上投入较少,进入门槛较低,但随之而来的缺点是整个行业的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以至于有些机构甚至从一开始就使用Java和Python工具太难了,李天驰发现编程概念本身就很难。

《开发者技能报告》显示,美国目前少儿编程教育普及率最高,达到44.8%,而我国少儿编程教育普及率为0.96%,除了起步较晚之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师资匮乏,教学内容匮乏,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工具的匮乏,编程猫经过多年的产品探索,从“好玩”出发,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图形化编程工具Kitten,让7-7岁的青少年能够轻松上手。

16 通过简单的编程构建块学习复杂的编程语言逻辑。

按照李天驰的说法:“Kitten在底层逻辑上连接到了真正的C语言和Python。

”于是在2016年,Codingmao陆续推出了工具Turtle Editor,在国内首次实??现图形语言与Python代码之间的自由转换。

包括图形化编程、Python等工具和课程的教材也纷纷涌现。

我们会看到编程猫在前五年发展的优势本质上是工具的优势。

除了建立行业壁垒,工具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入口和起点,拓宽企业商业模式的布局。

从2001年到2017年,编程猫在商业化道路上进行了多次尝试。

其中,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两套关键词,一套是校内和校外,一套是线上和线下。

以公立学校为例。

2017年,公立学校少儿编程赛道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窗口期。

2017年,国务院发文明确鼓励编程教育蓬勃发展,公立学校编程教育需求一度扩大。

李天驰认为:“面对如此巨大的红利,工具是CodeCat进入公立学校的好途径。

” “比如广东省的教材覆盖了几百万、几千万人口。

对于公立学校来说,主要需求是在学校内部。

他们不需要外部老师的帮助,更多的是工具的帮助。

”所以除了教材之外,年码猫以公益的形式推出了“AI双师课堂”。

培训计划预计将招募全国各地的学校作为示范基地,只要学校满足基本硬件条件即可和网络条件下,他们可以启动人工智能辅助线下教学等服务,同样的商业模式也适用于一些线下合作机构,利用其自主的科研能力构建新的工具和平台来支持在线教学。

延伸线下、校内,拓展业务布局,建立多种互通的业务运营模式,是码猫花了五年时间探索的数字化、技术、效率、业务网络布局的特殊发展捷径。

:“年复一年,我们在产品端不断探索,但商业化之后,我们不能再只关注规模增长。

,但到了提高运营效率的阶段。

KPI指标从GMV到每班服务人员的提升、教师整个教学模式的改进、人员整体效率的提升。

”因为这些影响效率的因素同时也限制了它。

扩大业务规模。

以这次疫情为例。

客观地说,确实给在线教育带来了大量的流量和红利,但也带来了挑战。

这个困难不是来自客户,而是来自供应方。

在线教育机构曾经存在选课困难的问题。

现在他们面临着十倍增长的流量。

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将考验企业自身的运营效率。

面对流量的急剧增加,平台的承载能力受到挑战,许多企业的应对措施是扩大服务半径。

例如,过去一位老师可以教一个人,但现在一位老师可以教10人,甚至20-30人。

如果没有外部的支持,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率和用户对品牌的认知。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编程猫首先想到的是用技术来解决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

据李天驰介绍,2019年5月,编程猫完成了章鱼教学系统的第三次迭代。

在线教育行业一直有一个非常大的痛点,叫做1对1。

家长的传统理解是1对1更有效,但1对1的教学模式在商业上被称为规模不经济,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优质教师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高的。

针对这一问题,编程猫自主研发的AI辅助教学系统八达通不仅首次用科技解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让一名教师解决了原本需要2万名教师的教学任务。

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其实就是企业价值。

在在线教育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中,互联网技术确实加速了教育的获客,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赋能仍需要数字技术来改造整个教育行业。

科技如何改变教育效率,也是资本持续关注的问题。

除了在教学平台上占据主导地位,编程猫近两年在在线教育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今年年初,编程猫正式向市场推出两个子品牌,一是小火箭少儿编程,二是探月少儿编程,分别针对4-7岁和8-12岁青少年的移动编程教学岁了。

李天驰表示:“目前在线教育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教学对硬件的依赖。

PC端教学距离如今的5G时代已经很远了。

这次疫情中,‘停课但学习不暂停’”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来上课,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线教育的很多用户流失都来自于PC端,编程猫早在今年5月份就推出了移动端。

第一次编程工具,今天的小火箭、探月移动端编程教学,对于码猫五周年后的未来5年和10年的布局,李天驰透露了两组关键词。

媒体、线下和线上、校内和校外传统的线上到线下、校内和校外业务点都是独立的、互不相连的,甚至服务也是相互排斥的。

然而,编程猫提出的新商业模式是从业务“点”构建一个全新的业务网络。

李天驰举了个例子:“大脑非常聪明,并不是因为每个神经元本身聪明,而是因为数以万计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高级智能。

当编程猫的这些业务点流动时,它们就会被连接起来。

”一起。

”产生网络效应。

”从码猫提供的一组年度业务运营数据来看,码猫在厦门、福州、东莞、佛山、浙江等城市的线下合作机构数量超过8家。

与其他城市相比,C-这些城市的获客率极高,线下门店的获客效率也更高,因为编程猫品牌将形成整体势能,拉动两端用户的增长。

这是滇河点间的人流布局后,形成的市场网络效应。

这也是码猫企业未来发展将重点关注的商业模式。

经过五年的发展,编程猫李天驰对少儿编程行业依然充满信心。

在他看来:“少儿节目将从低渗透率走向高渗透率,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我也期待编程猫的下一个5年、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