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河南省新增本土病例后,甘肃省也新增病例。
这两个尚未确定开学的省份,或许会成为患难兄弟。
甘肃这名病例从湖北低风险地区咸宁返回兰州,一路自行驾车,途中未与任何人接触。
抵达兰州后,进入小区前,社区工作人员引导他前往集中观察点,在那里被发现确诊。
同车的两人也被隔离,被感染的概率很大。
甘肃本土病例很可能会增加1到2例。
引人更注意到的是,这个新增病例肯定是在湖北感染的,但他是持湖北省健康码“绿码”进入兰州的。
众所周知,健康码基本都是自己填写的,内容无非就是是否接触过感染者、是否有疫区接触史等。
个人很可能会错误地填写报告,甚至隐瞒报告。
因此,健康码“绿码”并不能作为判断你是否被感染的标准。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病毒非常隐蔽,看似被清除,但仍有可能存在较大的感染风险。
相比兰州,湖北咸宁应该提高风险等级,排查病例来源,防止更多的携带者外流。
这个案子,甘肃这个案子的影响肯定比河南省小,值得庆幸的是甘肃省采取了如此严格的防控措施,严格按照防控程序对湖北返京人员进行观察不然这辆车上的三个人回家后,第二天可能会因为有绿码而被拘留,直接回去上班,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播。
甘肃此前受境外输入病例影响,尚未确定开学时间。
不过,近期输入性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预计4月初开学。
然而,这起案件的出现,让甘肃省学生的希望破灭了。
甘肃省的开学可能不得不推迟,至少要等到该事件的影响消除为止。
我们很幸运能够在四月底之前开学。
3月29日,甘肃新增湖北输入病例。
这无疑会对开学难度造成一定影响。
但从病例的活动轨迹以及发病后采取的措施来看,对甘肃省整体开学安排影响的可能性不大。
太大了。
确诊病例:胡,男,29岁,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现住兰州市七里河区。
2020年1月14日,我从兰州回到湖北老家,住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家中。
3月22日,他与两名同事(李某、杨某)从家出发,开车返回兰州。
20时50分左右,他下车,戴上口罩,到中港服务区自己吃泡面、上厕所。
与服务区域内的其他人交谈、联系;随后不停歇地在陕西咸阳加油。
3月23日凌晨,遇到防疫人员检查健康码。
下车后,患者戴上口罩并提供健康出行码; 8:00左右,他到甘肃定西威远上湾服务区加油、吃饭,到露天停车场上厕所,下车。
他在车上戴着口罩,没有与其他人交谈或接触; 10:00左右,到达同伴李某居住的七里河区西站街道涧西东路社区甘南小区门口,但三人并未进入小区。
此时,已经有三名社区工作人员等候引导特殊救护车将三名患者转运至七里河区集中观察点进行观察。
3月27日,七里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咽拭子送检。
3月28日8时,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报告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3月28日10时30分左右,他被专用救护车送往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从患者的整个行程来看,他与其他人没有广泛接触,只有两名密切接触者已被隔离观察。
因此,对甘肃开学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甘肃一直是境外输入病例较多的省份之一。
从伊朗回国的311人中,确诊37例。
这些输入病例数量看似很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恐慌,但实际上,这些输入病例大多是直接转移的,而且是机器对机器、点对点、精准把控,严密跟踪。
接触者也已被隔离和控制,以防止传播。
严格来说,3月29日甘肃新增病例并不能称为甘肃新增病例。
这也是湖北输入病例。
甘肃已连续41天无新增病例。
目前,甘肃已有88个县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县仅有临夏市1个。
没有风险县。
虽然甘肃尚未宣布开学,但根据目前甘肃省的疫情情况,预计清明节后甘肃将宣布开学。
初三、高中三年级预计4月中旬开学,其他年级、学段可能于4月底复课。
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可能要晚一些。
关于开学的事我最后一次讲。
如果不起作用,我就无事可做。
我强烈反对开学,理由如下:一、国内疫情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输入风险依然较高,并将持续下去。
2、无症状感染者有多少尚不清楚,只有传染给别人才会被发现。
3、开学虽然可以解放家长,但这就像挂在家长脖子上的一把刀。
父母精神压力过大,很容易导致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4、在蜗牛窝里生活了两个月,孩子已经很生气了。
现在气候极其多变,加上春季风大,很容易感冒。
如果出现发烧的学生,整个学校就会被封锁,包括所有家长,所有学校都会受到影响。
途中接触到的地方,父母的单位都被消灭了。
涉及范围太广,涉及人数太多,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5、原因一是上课戴口罩不现实,无法有效管理。
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教室里坐一天,口罩就没啥用了。
6. 接送人员上下学是极其拥挤的活动,极易造成大规模交叉感染。
7、孩子自行上下学的行为无法控制。
8.病毒变异,没有疫苗。
我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