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规模已达350亿元左右。产品数量也早在2019年就达到了40万多架。其中,这40万架无人机主要应用于航拍、农业植保、工业巡检、警务安防、遥感测绘、物流快递、应急救援、个人娱乐和其他领域。航空摄影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目前,国内近半数厂商从事该领域的无人机生产,航拍无人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同时,农业植保是第二大应用领域。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生产植保无人机170多个品种,存量5.5万余架,作业面积8.5亿多亩。预计短期内我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将突破10万架,无人机植保从业人员将突破40万,应用进一步深化。此外,国土测绘、行业巡检和物流配送也是无人机广泛应用的三大领域。数据显示,我国拥有航拍资质的测绘单位超过300家,无人机使用量超过2000架;同时,无人机巡检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无人机物流配送正在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快普及落地。各方面的情况和数据都表明,近年来我国无人机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不能过度高兴而放松警惕。因为无人机在迎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无人机在续航、起降、噪音等方面存在不足;以及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扰乱、伤害等事故。当然,也面临着人才、价格、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制约,以及意想不到的“对手”的冲击。尤其是这种“意外”的对手,由于其动态变化莫测,无法按套路应对,但又与无人机现有应用的发展密切相关,不易管理,有时会被忽视一定程度上。这个“对手”是谁?其实就是《愤怒的小鸟》。每年人们在使用无人机的时候,经常会发生鸟类攻击无人机的情况。面对鹰等更加强大的鸟类,无人机虽然是硬质材料,但还是比较弱小。一旦遭到鸟类袭击,无人机很容易坠毁,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不要以为这是作者的异想天开和危言耸听。去年,外媒曾报道过一起在美国密歇根湖岸边巡逻的四旋翼无人机遭到白头鹰袭击,被抛入湖中的事件。据悉,该无人机当时只是进行环境检测和测绘,却无缘无故被猛禽意外袭击,直接损失1000美元。近日,澳大利亚一架无人机也遭遇“小鸟”追击,最终无人机坠毁。录制的画面显示,一只喜鹊看到空中飞过的无人机后立即起飞。无人机操作员使出浑身解数想从喜鹊身边逃脱,愤怒的喜鹊却像一只“愤怒的小鸟”。经过最后几轮的追击,无人机被击中坠落。此类事故更难预防和管理。因为首先,我们无法预测野生动物的思想和动作,其次,即使我们可以预测,也不能限制鸟类。更可行的办法只能从人和无人机本身做起。例如,划定无人机的限制飞行区域和飞行时间,提高无人机的性能,提升无人机驾驶员的操作能力和水平。总而言之,目前无人机与鸟类的敌对关系,短期内应该很难改变。这种不可预测的突然袭击正在成为无人机应用的主要威胁。在未来无人机的应用中,我们需要尽可能的考虑到这种威胁!因为这不仅涉及无人机的保护,还关系到鸟类的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