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密溯源技术、大数据反欺诈系统、量子加密技术……在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多项网络安全新技术及应用亮相,各种身临其境的科普互动也让观众眼花缭乱。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4.4%。互联网早已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支撑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功能不断增强,这就决定了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网络安全一旦遭到破坏,即使在一定范围内丧失了安全功能,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网络安全是指互联网、网络空间和网络生活不受攻击、破坏、危险和事故等干扰和威胁,在有效保护下能够稳定存在和正常运行。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是建设美好网络家园,享受安定有序、文明仁爱的网络生活的必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在各个领域的成功实践,深刻揭示了网络安全保障的三个“密码”: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完善网络安全制度、落实网络安全责任。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引导人们形成适应网络安全需要的良好行为习惯,可谓是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石。从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开始,各种风险因素和威胁力量就在挑战网络安全,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安全意识、安全思维以及必要的安全技能和素养,应该成为信息网络时代所有行动者的必备素质。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企业和行政部门的管理运行,个人网络生活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安全意识的引导,这是网络安全宣传周的意义所在.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为网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制度规范和体制机制保障。网络安全制度问题具有综合性特点,包括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除了技术因素外,还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法律、伦理等社会文化因素。完善有效的网络安全体系,能够有效维护网络设施安全,维护网络公共服务的持续供给。同时,可以有效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网络空间存储和传输的信息数据安全,防止其遭到破坏、毁坏或被盗。落实网络安全责任是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挑战的实践基础。政府部门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主体,切实承担实施网络安全监管、提供网络公共安全服务的职责;网络企业和平台组织切实承担起网络基础运行和网络服务运营的安全责任;作为互联网用户的社会个体成员,要切实承担起遵守法律法规、文明上网的自律主体责任……各方力量要共同行动起来,承担起各自的主体责任,促进网络安全,从而有效推进网络安全治理,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网络安全为了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一个清晰安全的网络生态系统,不仅事关个人福祉,也事关国家利益。筑牢网络安全屏障,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既要争短期之功,又要谋长远之策,夯实基础。夯实维护网络安全的主体责任,激发全民参与网络安全的积极性,形成一股澎湃的网络安全全民力量,可以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晰,有效提高安全水平。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