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智能机器人如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时间:2023-03-20 17:43:10 科技观察

【.com原创文章】面对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科学技术是我们可以抗衡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各种高科技正在加快重点应用领域抗疫投入。其中,智能机器人在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成为我们打赢抗疫阻击战的重要法宝。可以说,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助力。此次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无需口罩、无需防护服,24小时不间断工作。其中有智能诊断机器人、智能采样机器人、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消毒机器人、智能配送机器人、智能防疫机器人等,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强支柱和强大力量。那么,智能机器人是如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呢?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智能诊断机器人系统——“智能医疗助手”,可通过会诊、检查、病情智能分析、病历分析等方式筛查潜在高危患者;系统主要分为辅助诊疗系统、智能慢病管理外呼助手、移动远程视频会诊等主要功能。其中,慢病管理外呼助手可以大大提高医疗工作效率,提供强有力支持医疗机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该系统还新增了新冠肺炎学习数据库,大大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和处置能力。广州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沉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的新冠咽拭子智能采样机器人系统已启动20名受试者的首次临床试验,采集样本80份。在一期临床试验中,该系统实现了有效、统一的受试者采样,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机器人咽拭子取样成功率大于95%,受试者咽部未出现红肿、出血等不良反应。该系统可以防止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提高生物样本采集的标准化程度,保证标本质量。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用于COVID-19诊疗的智能手术机器人,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支气管肺泡灌洗。这是首个用于新冠肺炎诊疗的支气管手术机器人系统。隔离手术室可通过远程控制完成手术,将医务人员与手术感染环境物理隔离,不仅可以降低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感染风险,还有助于提高确诊率和新冠肺炎的治愈率。该机器人对此次疫情的治疗意义重大。上海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智能消毒机器人,疫情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中南医院等6家医院投入使用。该机器人采用紫外线配合等离子空气过滤方式,可以与人和谐共处。该机器人可以实现无死角的消毒灭菌工作,还可以实现多点自主移动,对环境表面和空气进行自主移动多点消毒。天美智能消毒机器人已在全国200多家医院“值班”。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曾服务于武汉雷神山医院。这个机器人可以在房间里自由穿梭,还能自动开关门。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药品放入机器人舱内,机器人根据进入的病房和床位号将药品送至指定房间;送药后,医护人员可通过人脸识别、指纹或刷卡方式开锁取药。该机器人在医院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提高病区隔离管控水平。近期,企业、学校陆续复工复学,火车站、机场等地迎来一波返岗复学潮。为控制疫情蔓延,实施重点场景体温监测,及时隔离可疑人员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场景,常规方法是人工测量体温;智能防疫机器人可替代人工测温,实现快速体温筛查。由于智能防疫机器人具备大范围测温、口罩检测、咨询、宣传等功能,已成为服务机器人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从以上可以看出,智能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重要贡献。顺便提一下:关于智能机器人的作用和意义,我国著名学者周海中先生在1990年发表的文章《论机器人》中预测,智能机器人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推动社会变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这一预言在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是抗“疫”领域,已经成为现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考验,众多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彰显担当和担当,积极发挥智能机器人的重要作用,为成功战“疫”建言献策。随着新基建时代的到来,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后,智能机器人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全相信,在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文/曾宏、黄伟(作者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原创稿件,合作网站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