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控制频繁启动的「毒瘤」,Android 9.0 用这些方法让你的手机更省电

时间:2023-03-20 12:26:09 科技观察

Android9.0为了控制频繁启动的“瘤子”,用这些方法让你的手机更省电“馅饼”我吃过了,但9.0的诸多变化和新特性,上手和适应还是有不少难度一些用户,比如更强大但稍微复杂的通知系统和免打扰模式,比如电源管理模式,具有限制应用程序、后台检查、待机应用程序等多层机制。如果你想拥有最好的电池续航时间,但不知道从何入手应用管理,今天的文章应该能帮到你。关于待机机制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谷歌从Android6.0时代开始就为Android系统引入了待机(Standby)机制。我们使用频率较低的应用程序会导致后台电池耗尽。不过,这种备用机制长期以来一直被诟病为“鸡肋”。一方面,Android系统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自定义这个“使用频率”的交互界面,而待机机制本身对于“使用频率低”的情况判断规则过于松散,而后台备用机制的活动限制可以被三大BAT公司的“肿瘤”应用轻松打破;另一方面,与Android系统的其他省电机制(如Doze)相比,待机机制的限制也更少,最终的影响微乎其微。Android9.0对待机机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首先,待机机制跳出了“低使用频率”的模糊概念,进而适用于所有应用。其次,新的待机机制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AppStandbyBuckets。基于AI对我们日常应用使用习惯的观察和学习,手机中的所有应用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桶”中。其中,这些“桶”包括:活跃(Active):正在使用的应用,比如前台运行的微信。系统不会对这个“桶”中的应用程序施加任何后台资源限制。工作集:经常使用但当前不活跃的应用,比如移动支付的支付宝,我们不需要它像微信那样即时,我们只需要它在使用时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即可。系统会对这些应用进行适度的后台资源限制(比如适当推迟一些内容更新活动等)。Frequent(频繁):Frequent这个“桶”里的应用其实是没有固定频率的,比如我们只有去健身房或者出去吃饭的时候才会用到的运动记录、优惠券App等。系统会延迟这些应用程序的一些后台活动,并降低其高优先级通知的频率。稀有:不常用的应用,比如我们偶尔出差或旅游时订票、机票、住宿的应用。系统会延迟“很少使用”应用程序的后台活动和大多数通知,并将这些应用程序的后台网络活动限制最多24小时。从不使用(Never):从未运行过的应用程序,自然地,系统不会为这些应用程序分配任何系统资源。“活跃”的应用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系统资源,而“从未使用过”的应用程序则完全相反。以下是您需要格外注意的几点。首先,以上应用仅为便于理解的示例。实际使用中,哪些应用应该进入哪个“桶”,因个人使用习惯而异——比如你主要的移动支付工具是微信,偶尔打开支付宝看理财收益,可能会放入“频繁”甚至“很少使用”的应用程序。二、如果想详细了解“哪些“桶”有具体的限制”这个问题,不妨参考下谷歌给出的示例表:谷歌给出的参考示例三、9.0之前的用户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自身使用情况,手动干预应用待机机制。在引入机器学习的同时,谷歌还允许用户在开发者选项->备用应用程序设置中手动为每个应用程序设置备用“桶”。待机应用第四位,考虑到部分应用可能通过频繁发送通知与用户交互来“保活”,破坏了“应用待机桶”机制的设计目标,谷歌会在用户频繁淘汰某个应用时经常删除它。在通知应用时,提供快捷操作,一键屏蔽此类通知,确保应用活动判定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知拦截提示***,设备厂商可以基于“应用待机桶”机制自定义应用的分发标准。针对中国大陆独特的应用生态环境,适当加强该机制;此外,原生Android9.0默认对手机充电没有任何限制。应用限制如何在“绿色守护者”和“黑色门槛”等应用之间做出选择,几乎是每一个刚转入Android阵营的用户都会纠结的问题,而每次我问@Clyde这样的问题时,他总是跟我吹牛,“《奥利奥》集成了一个‘黑门槛’,应用还需要优化什么?”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谷歌从AndroidOreo开始就推出了一个叫做“背景调查”的功能。该功能可在部分应用的应用信息->电池中手动开启。启用后,目标应用的相关服务(如widget刷新、通知推送等)将在后台放置1分钟后直接停止。虽然后台检查功能最初是为API26以下的应用设计的(即不适配更高版本的系统),但国内大多数“癌症”应用也满足这个条件,但它们仍然可以通过上述方式频繁发送通知同时,后台检查功能的限定范围不包括定时唤醒和任务调度周期。一句话总结这个功能:后台检查虽然把隐藏在幕后的隐藏机制变成了真实可操作的开关,但还是不够强大。因此,在Android9.0中,我们会发现应用信息中原有的后台检查功能已经被一个名为“限制应用”的功能所取代。尝试为饿了么开启后台限制(即应用限制)。申请限制与背景调查一脉相承,但更进一步,适用范围更广,限制手段更强。在适用范围上,AndroidOreo中的后台检查仅针对API26以下的应用,而AndroidPie的应用限制适用于系统中所有已安装的应用;在限制方式上,与本文***部分介绍的“应用备用桶”不同。很多地方都有延期和延期的方式来节省系统资源。当我们为某个应用开启应用限制后,该应用的所有后台运行活动、网络请求及相关服务都会被系统强行忽略。当一个受限制的应用程序被放入后台时,它只能通过Android平台的统一推送(FCM)与我们进行交互。应用限制与背景调查是相对良性的机制,而后者更具侵略性。杜绝盲目杀应用的粗暴做法,而是选择精细地限制应用运行的机会和资源,可以由系统自动建议执行,也可以由用户自己设置。两者相辅相成,基本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肿瘤”应用。关于“省电模式”,我除了是核心玩家,还是一名iOS用户。iOS的低功耗模式不仅限制了后台活动的刷新,还大大降低了CPU的频率,可以大大提高手机的续航能力;但在Android上iOS的省电模式使用了不同的策略——它没有限制CPU或牺牲性能,而是使用一种方法来限制后台活动并关闭动画(我不太明白为什么iOS的低功耗模式不会't关闭动画以节省电量),并在状态栏和导航栏上使用醒目的红色提醒用户少玩手机。Android9.0的省电模式策略进行了调整:CPU不降频,关闭动画,不给你红色警告,同时大大削弱了应用程序的后台活动。Android9.0这里的省电模式“明显削弱了应用程序的后台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系统不再等待应用程序空闲,而是主动将应用程序设置为待机(Standby)模式.bucket函数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应用限制”将对所有应用进行限制,无论用户是否为该应用单独设置;后台应用没有权限访问网络,可能会在熄屏时自动禁用位置服务;针对传感器的功耗优化,例如Pixel2开启省电模式后,抬手亮屏和双击亮屏都被禁用;百分比(5%~75%)自动开启;同样,这种省电模式的具体限制方式和触发规则也可以由OEM厂商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小结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Android9.0应该如何入手才能获得最佳续航?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因为大部分的统计、检测和判断的任务其实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来完成。我们只需要像往常一样使用应用程序就可以了,不用太担心。如果你真的想帮它一点忙,或者对一些“瘤子”不放心,你也可以做这些事情:及时将你的应用更新到最新版本。与系统适配的应用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而不会过度消耗您的电池;当系统提示您限制应用和屏蔽通知时,请根据您的实际需要做出决定;在时间表中设置合适的电池百分比,自动开启您的省电模式;打开开发者选项,关闭肿瘤的后台活动,在“待机应用”中将不常用的应用设置为“很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