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瑞文:立足科技自强自强,全面推进云网融合低碳、安全可控。”这彰显了中国电信坚持云网融合的战略信心。2016年,中国电信在业内率先提出云网融合发展方向,是中国电信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的云网融合发展方向。全球首家提出云网融合发展理念的电信运营商,2018年,中国电信发布业界首份云网融合白皮书,2020年率先发布《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近年来,中国电信不断加深对云网融合的认识,坚持以云网融合带动发展科技创新,为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贡献了重要力量。云网融合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云网融合对我国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第一,云网融合是技术自立的内在要求。我国是最早提出云网融合的国家,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加强云网融合原创性,引领技术突破,形成本土优势,带动服务器芯片、操作系统、开源软硬件等一系列相关技术进步,奠定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多项创新技术的融合与协同提供了重要载体,成为打破西方国家在信息通信行业技术垄断的关键切入点.二是云网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撑。传统的云网分离架构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企业大规模上云需求。云网融合在统一云网资源技术基础、供给模式、运营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云网能力服务化,大力推进融合产业应用创新和运营模式变革,赋能千行百业。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中国电信就展现了强大的云网融合优势。48小时内完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5G网络部署,同步建设4K超高清MEC直播边缘能力,不仅为亿万网民提供服务。安全稳定的“云直播”平台,通过医疗云接入、远程会诊等信息化应用,为战“疫”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三是云网融合是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业务和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国家重点部门和企业核心系统上云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通过云网融合,打通原有端、网、云各自独立的安全架构,建立具有防御、检测、响应、预测能力的一体化安全体系,维护关键领域信息,如党、政、军、电力、交通、金融。安全。中国电信率先将覆盖全球的网络攻击防护服务产品“云迪”引入天翼云,实现年均防御大型网络攻击33万次,处置网络假冒钓鱼网站28.2万个,节约数亿资金元经济损失。云网融合是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融合,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它推动云和网络从独立发展走向全面融合,给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架构、业务形态和运营模式带来深刻变革。云和网络都将采用虚拟化、云化的部署方式,甚至基于统一的逻辑技术架构,推动通用物理资源各级云网融合的新架构、新技术、新服务,基础能力平台、数字化应用。在业务数字化、技术融合和数据价值驱动下,云网融合成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高清视频和AI等依赖网络和计算的业务正在成为商业数字化的标配和主体。他们需要云网络集成来提供无处不在的计算能力。虚拟化、软件化、云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促进网络功能与硬件设备的分离,使云网采用一致的技术架构,提供云网统一调度和智能化资源。运维奠定了技术基础。云网融合作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特征,具体体现为云、网络、数字平台之间的相互能力需求与协同。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云更加强调灵活定制和快速交付能力,这就要求网络具备更强的敏捷性、可用性、智能化、安全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为灵活适应互联网和云服务的发展,传统封闭僵化的网络正在从硬件架构向虚拟化、云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云需要提供统一的业务承载和集约化运营,开放虚拟网元能力,电信级安全。.同时,数字化平台需要云资源备份和多线接入,云网络能力的服务提供,以及云原生开发和云网内生安全环境。云网融合是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技术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大事需求,加快各领域技术创新,掌握全球技术创新竞争优势”。云网融合是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从技术内涵看,云网融合实现了三维融合能力:一是集成供给,对网络资源和云资源进行统一定义、封装、编排,形成统一、敏捷、灵活的资源供给体系;一体化运营,实现云网全域资源感知、一致质量保障、一体化规划、运维管理;三是融合服务,云网服务统一受理、统一交付、统一呈现。从技术架构来看,云网融合主要发生在三个层面:云网基础资源、云网操作系统、数字平台。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依存,需要协调推进。其中,云网络的基础资源包括云资源(算力资源、存储资源、算法资源)、网络资源、数据资源等,应尽可能采用通用化、标准化的硬件形态。云网操作系统需要对云网基础资源进行统一抽象、管理和编排,实现云网业务融合、快速开通和高质量保障,支持云网原生开发环境。云网操作系统之上是数字化平台,提供云网能力开放、数字化开发运营环境、多方数据共享,服务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从技术创新看,云网融合要重点攻克六大关键核心技术。一是空天地海一体化泛在连接,旨在提升网络连接的性能、质量和覆盖;合作;三是整合数据、算力等新资源,实现多维度资源的统一管控和调度;四是云网络操作系统,对云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管控,将云网络底层基础设施抽象为通用能力和服务,支持业务系统实时、按需、动态部署;第五,集成智能内生机制,利用AI技术实现端到端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纠错、自优化;第六,端到端的安全内生机制,构建集防御、检测、响应、预测为一体的内生安全体系。践行网络强国战略,夯实云网融合新基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建设云网融合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关键在于技术强、覆盖面广。要大规模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向云网融合升级,提高渗透率。率将推动更多企业“上云、用数据赋能智能”,成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作为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电信全面致力于云网融合,坚持“网为基础、云为核心、网随云动、网随云动”的理念。云网融合”,大规模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关键核心业务技术攻关,努力实现高水平技术自立自强。在“网络是基础”方面,中国电信积极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的基础网络。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SA共建共享网络、最大的NB-IoT网络、最大的千兆光纤网络。领先的互联网运营商,中国唯一的卫星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电信率先大规模引入ROADM技术,实现全光交换,逐步迈向全光网络2.0时代;率先大规模引入SRv6技术,构建新城域网和新CN2骨干网平面,实现云接入、跨云、多云等业务一跳直达、一-停止开放;首次大规模部署IPv6单栈,以改善IPv6网络流量。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活动”上,中国电信“运营级IPv6技术创新与超大规模部署”研发成果荣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称号”。在“以云为核心”方面,中国电信持续加强云建设和云部署,为云网融合战略打下坚实基础。目前,中国电信IDC规模居中国第一,IaaS份额居全球运营商第一,公有云客户数居中国第二。同时,不断加大对云化软硬件、云技术基础、云创新服务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力度,在分布式数据库、云运维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系统、弹性计算、云存储、云网络和CDN。核心技术进行了服务器、交换机、SDWAN、信创云等多形态基础设施和云服务的定制化开发。目前,自主研发的天翼云4.0具备分布式、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开放合作等重要功能和特性,可为客户提供公有云、私有云、专有云、混合云、边缘云等全栈云服务。在“网随云动、云网融合”方面,中国电信遵循网络资源随云、网络调度随云、网云融合部署三大原则,实现“云在哪儿,网就在哪儿”。中国电信率先提出“三云”5G网络架构,将5G作为现阶段云网融合的最佳实践,实现了5G核心网、接入网、网络边缘云化,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突破云网自动编排等关键技术,实现分钟级业务发放和分钟级服务。级故障恢复,综合管理和统一调度能力,赋能全行业云网应用。打造中国特色云网融合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云网融合发展,必须以网络强国战略为引领,遵循新发展理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包容、平衡、充分的发展。要从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加快云网融合基础设施升级普及,持续提升用户体验,满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电信始终坚持“客户至上,竭诚服务”的理念,全力推进普遍服务,特别是贫困地区通信网络建设,助力国家脱贫攻坚;积极实施提速降费,推动五年内我国固定宽带和移动电话流量平均资费下降95%以上;积极推动全网通手机发展,降低用户换机入网门槛。其次,要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共同发展。云网融合与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安全发展,当前正处于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亟待多方参与,打造健康有序的产业生态。中国电信积极在云网资源建设、技术研发、业务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云网融合成为企业实施“云转数据”战略的重要优势;通过战略合作、产业协同、产学研合作,以重返A股市场为契机,在5G、云网融合等重点领域引入20家重量级战略投资者,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再次,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云网融合发展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持续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碳排放,打造绿色云-网络基础设施;通过数字赋能,助力其他行业实现绿色发展。中国电信发布碳达峰和碳中和“1236”行动计划。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和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碳排放量下降23%以上。最后,要坚持安全可控发展。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云网融合发展必须安全可控。中国电信坚持自研安全平台和产品,全面支持云网络安全,提供云迪、量子城域网、密流安全计算平台等主流安全产品,打造国内唯一覆盖全球的网络攻击防护平台。同时,聚焦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核心技术,聚焦网络内生安全、云原生安全和数据安全。未来,中国电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切实履行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主力军职责,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云网融合创新,加快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发展,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