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手机丢了,丢的只是手机。现在手机丢了,可能会身家尽失,甚至背上贷款。前不久,网友家人手机被盗后的一系列遭遇引发热议。不法分子利用机主的手机卡,通过一系列操作绑定机主的银行卡,进行贷款、充值、消费等操作。此次事件再次将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重新拉回到公众面前。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网上支付交易2035.08亿笔,金额高达70.22万亿元。在网络支付、借贷、消费进入“快车道”的今天,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如何勒紧风控“安全带”,确保巨额网络支付的安全,事关金融安全和行业的未来发展。当前,“弱验证”已成为互联网金融安全的一大隐患。为提高便利性,快捷绑定卡、一键注册等操作应运而生,在认证方式上降低了人脸识别等认证方式的优先级。如果仅仅通过身份证、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号等信息来支持用户进行各种操作,很可能在身份验证过程中,“个人信息”将代替“真人”进行决策,严重威胁账户安全。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安全是底线,便捷是锦上添花。没有安全和便利,只会给不法分子留下漏洞和可乘之机。面对不断升级技术、更新手法的不法分子,频频出击互联网安全防线,平台风控的“盾牌”决不能是一句空话。通过优化算法、主动排查等积极有效的方式,堵住漏洞,保护好用户的“钱袋子”,是平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