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新技术加速融合创新。随着5G商用的加速,物联网的大规模部署发生了变化。物联网从碎片化应用进入跨界融合创新新阶段。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经济增长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核心。NB-IoT和Cat.1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2G/3G退网消息的泛滥,2G/3G退网已成大势所趋。在物联网领域,2G/3G此前承载了大量物联网用户,因此2G/3G降频退网需要非常成熟的替代方案。今年5月,工信部办公厅发文??《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指出,在保证现有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并推动现有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技术支撑标准,标准引领行业。我国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在ISO/IEC、ITU-T、3GPP等标准组织中取得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9日,NB-IoT技术正式纳入5G标准体系,为其未来的不断演进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进一步坚定了产业上下游的信心。链。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已达11.06亿,较2019年底增加7800万。按照这一发展速度,NB将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将为物联网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还将进一步实现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与NB-IoT相比,Cat.1主要面向物联网的中低速率场景。其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与3G相差不远,是替代原有3G物联网场景的首选。在应用方面,Cat.1网络适用于传统行业,包括POS机、智能监控、可穿戴设备、物流定位、智能停车、云音箱、公网对讲、环境管理、共享充电桩等。芯片方面,紫光展锐、奥杰科技相继推出Cat1bis芯片,移远通信、中移物联、广和通等10+模组厂商推出了20+款基于国产平台的模组。价格高于70元,现在已经降到30-40元之间。运营商开启物联网应用新时代众所周知,运营商涉足物联网领域多年,物联网市场已经成为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中国电信作为全球首家建设最广泛商用的下一代物联网(NB-IoT)网络的运营商,近年来积极打造物联网生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电信拥有超过2亿物联网用户,近8000万NB-IoT用户,NB-IoT连接数位居全球第一。NB-IoT智慧水务、智慧燃气连接数超过2000万,为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平台方面,中国电信推出物联网开放平台(CTWing)4.0,针对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各种难点和痛点,提供5G物联网专网等多种服务,助力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物联网改造。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为布局物联网大脑——云平台,中移物联网打造的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经过六年的努力,结合边缘端需求物联网应用,推出独立的边缘计算业务运营平台OneEdge,打造“云-管-端”四位一体的计算体系。此外,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与华为、联发科、ASR科技(ASR)等13家合作伙伴发布《中国移动中低速物联网业务白皮书》,推动NB-IoT和LTECat.1模组降价,促进生态建设,全面实现中低速网络和网络的领先地位此外,在工信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为打造统一的物联网连接标准,2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SE科学院联合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华为、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开放智能联盟(简称OLA联盟)于12月正式成立1今年。同时,中国联通在物联网布局中也扮演着“创造者”的角色。今年5月,中国联通与中兴通讯签署6G联合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6G与卫星网络、物联网、车联网的深度融合。7月,中国联通与中兴通讯成功推动并完成了一系列ITU-T物联网区块链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工信部先后批复三大运营商在全国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同意运营商在物联网等领域开展eSIM技术应用服务。全国物联网等领域,仅用于开通数据业务及相关定向语音和定向短信业务,同时,只能使用13位物联网号码开展物联网等领域的eSIM技术应用服务。整体来看,物联网已经成为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政策的支持和标准的统一下,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出现。物联网应用部署初见成效。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算力,加速落地应用场景,实现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转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了疫情带来的地理空间壁垒,推动全球合作,开展疫情防控和科技攻关,在病毒溯源、公共卫生等服务、应急物资、居家办公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也可以看出,物联网产业目前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总体来看,物联网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逐步建立,应用部署初见成效。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爆发正在逼近临界点。具体来说,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重要应用。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自动化生产、产品与设备监控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不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度不断提升,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工业互联网行业整体经济规模约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47.9%。2020年是5G大规模发展的一年,同时5G也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目前,全国5G基站超过70万个,工业互联网应用的5G基站总数达3.2万个。基于用户面下沉的建网模式是工业企业的首选。此外,还有1100多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正在建设中。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探索新的商业合作模式。智慧城市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之一,2020年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验收年。自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先后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年4月,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达290个,加上相关部门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目前,我国累计试点智慧城市已达749个。随着物联网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已从传统的智能化建设走向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型智慧城市。更加系统、高效、开放、共享、融合。随着“新基建”加速推进,智慧城市将率先享受“新基建”带来的红利。同时,智慧城市作为“新基建”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检验城市“新基建”建设的参考标准。目前,三大运营商BAT、华为、京东、浪潮等企业都开始在智慧城市领域发力,并取得了积极进展。以深圳为例。2018年7月以来,深圳布局了网络通信、先进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三大主攻方向。建有1000P云脑算力的鹏城实验室。同时,深圳94%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零跑腿”;在交通领域,通过AI智能信号灯控制的“一张网”建设,高峰期机动车行车速度提升10%;在电网建设方面,打造了5G+云+AI构建智能电网的示范模式。通过智能巡检系统的建设,传统人工巡检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目前只需要2个小时。交通运输被认为是物联网所有应用场景中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注入了新的动力。据智能交通网ITS114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我国千万级城市智能交通项目规模逐年增加。和智能交通。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高德地图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交通物联网平台。针对道路运营生产事故多、信息发布慢、覆盖面窄、管理效率低等行业痛点,平台采用全系列物联网硬件产品和智慧交通物联网软件平台,帮助道路交通从业者实现数字化软硬件一体化的能力。工人(交警、养路工、筑路工)工作更安全、更高效。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动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随着行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智慧交通产业将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重要支撑作用。此外,2020年物联网在能源、零售、医疗等垂直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将相对提升,物联网进入加速发展期。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环保等将推动物联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短板。未来如何加速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产业链需要从连接、数据、安全等多个维度入手,打破数据孤岛,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和终端资源,赋能不同垂直细分领域,最大化“新基建”效率。
